摘要:要命的是,此時長沙遭到日軍的三面合圍,張德能只有搶渡湘江這一條退路,但由於渡江工具準備不完善,再加上日軍地毯式的狂轟濫炸,第4軍傷亡慘重,等退至衡陽的時候,足足傷亡了三分之二。長沙之所以能成爲抵禦日軍南下的橋頭堡,與轟轟烈烈的長沙會戰分不開,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湧現出了無數英雄,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張德能。

長沙作爲南方重鎮,抗戰期間曾在日軍鐵蹄之下堅守了五年之久,刻上了深深的戰火烙印。

長沙之所以能成爲抵禦日軍南下的橋頭堡,與轟轟烈烈的長沙會戰分不開,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湧現出了無數英雄,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張德能。


爲什麼說張德能最有代表性呢?因爲三次長沙會戰他全部參加,有勝有敗,並憑藉長沙大捷晉升爲中將軍長,達到了軍事生涯的巔峯,但也因爲長沙失守而晚節不保,最終因臨陣逃脫而被處以槍決,堪稱“成也長沙,敗也長沙”。

1922年,原本在越南謀生的張德能,目睹國內軍閥割據混戰,毅然回國,報考雲南陸軍講武堂,並參加了北伐。

北伐期間,張德能所在的部隊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就是赫赫有名的“鐵軍”第4軍。汀泗橋戰鬥期間,張德能因爲拼了命救出軍長張發奎而受到賞識,到抗日戰爭爆發前夕,張德能已經累遷至少將師長,率領第59師鎮守長沙。

1939年9月,岡村寧次指揮10萬日軍殺奔長沙,企圖在短期內圍殲第九戰區的中國軍隊。時任長沙警備司令的張德能,在外圍與日軍血戰數十日,重創日軍,成爲第一次長沙會戰取得勝利的主要功臣。憑藉此番戰功,張德能晉升爲第4軍副軍長。


然而,幾乎連慶功酒都沒等喝完,日軍便再度捲土重來。這一次,張德能和第4軍軍長歐鎮來了一招內外夾擊,在長達半個多月的拉鋸時間裏,全殲日軍一整個師團!

這一次,張德能依然扮演了長沙城“救世主”的角色,力保長沙安然無恙。戰後,張德能升任第4軍軍長,並晉升陸軍中將,可謂風光一時。

然而,估計張德能怎麼都想不到,此時此刻還被擁戴爲抗戰英雄的他,最後竟會因爲長沙城而跌入深淵!

1942年,日軍再度進犯長沙,此時國內國際的反法西斯戰局已然發生重大轉變,拿下長沙成了日本人控制中國戰場的關鍵一步,可想而知,日軍的攻勢勢必會比以往更加瘋狂。

但是,偏偏這個時候,長沙的防禦部隊又出了“幺蛾子”。原來,當時防守長沙的部隊主要有三部分:張德能的第4軍、美軍炮兵團以及黃濤的第36軍,其中,由美軍炮兵團和第36軍駐守嶽麓山一帶,作爲長沙城的外圍防線。

不過,這第36軍雖然頭頂着中央軍的名號,拿着也是精良的美械裝備,卻是沒啥經驗的“炮灰軍”,所以日軍佯攻長沙,暗中卻瞅準機會猛攻嶽麓山,結果軍長黃濤溜之大吉,美軍的50多門大炮也盡數落入日本人之手。


失去外圍策應的張德能雖拼死力戰,但早已成爲孤城的長沙已是不可能守住,所以張德能立刻向第九戰區司令部總參謀長趙子立告急,並在得到撤退的應允後率部撤退。

要命的是,此時長沙遭到日軍的三面合圍,張德能只有搶渡湘江這一條退路,但由於渡江工具準備不完善,再加上日軍地毯式的狂轟濫炸,第4軍傷亡慘重,等退至衡陽的時候,足足傷亡了三分之二!

自知罪責難逃的張德能,意欲自殺成仁,被衛士們死死抱住,這才作罷。

然而,張德能終究沒能逃過這一劫,長沙失守後,急於找人來負責的蔣介石,把矛頭瞄準了張德能,與此同時,曾批准張德能撤出長沙的趙子立也開始翻臉不認人,一來二去之下,張德能便被扣上了臨陣脫逃的罪名。

其實所有人都明白,張德能不過是頂罪的棋子罷了,所以將其逮捕後,既不敢公開審判,也不敢聽其辯解,只是幽禁了起來,3個月後以“失守長沙,有失戎機”的罪名草草槍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