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是自我反思。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反思了很多,也促使我们改变。

特别是公共卫生,是时候改掉那些沿用多年的坏习惯了。

不久前,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就提出了“餐桌革命 公筷行动”的倡议,倡议全社会“家里家外 公勺公筷”。

而对于汽车,如今社会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车内卫生同样不能忽视。虽然战疫胜利了,但车内杀菌那根弦可不能松。也是时候改掉车内卫生坏习惯,倡导新观念了。

不能揭了伤疤忘了疼,从这一刻就要建立起车内卫生安全防线。

01 别以为只有新冠病毒可怕 车内卫生污染危害也很大

车内卫生危害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车内空气污染;二是车内细菌侵害。

先看车内空气污染,其实比一般人想象中的严重。

车内空气污染元凶包括PM2.5颗粒、甲醛、苯系物、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来源于车内的塑料件、地毯、顶毡、座椅和其它装饰使用的胶水,部分有害气体来源于二手烟、烟雾、汽车尾气、食物碎屑等等。

这些污染物对皮肤、呼吸、血液、心血管都有损害,轻则引起头晕、胸闷、呼吸道炎症,严重时甚至会致癌。

广州曾有机构对使用不同年限的151辆小汽车进行过测试,结果63.6﹪的车辆存在不同程度的车内空气污染。苯系物和TVOC的浓度在使用半年以内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甲苯、二甲苯平均浓度严重超标,分别超出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最高容许浓度的12.9倍、8.3倍。

再看车内细菌侵害。

中国科学院所属中科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几年前发布了一份《汽车空气质量检测报告》,车内菌落总数方面的情况不免让人忧心。

根据检测报告显示,菌落总数国家标准为≤1000cfu/㎡,而实际结果为2174.75 cfu/㎡(平均值),超标近174.75%。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某部车内测得了22603 cfu/㎡的惊人数据,要知道按新加坡标准,垃圾填埋场的标准也仅为2500 cfu/㎡。

更为重要的是,研究人员从样本车内检测出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霉菌、绿脓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在内的多种病菌。

看不见摸不着的病菌,就像一个个隐形杀手危害着我们的健康。

疫情中,每个人都格外注意生活中消毒杀菌,疫情过后,别以为完事大吉了,也别忽视了车内卫生。

02 改善车内卫生,要从改变无知、漠视与坏习惯开始

我们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战胜疫情,怎能不吸取经验教。

吃一堑 ,却没有长一智,才是真正的可悲。

如果疫情之前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是无知,那么疫情之后还这样做就是漠视和践踏法律了。

许多车内卫生污染也是因为无知、漠视和坏习惯造成的。

许多开车的人还不知道,有五种常见的坏习惯其实危害很大:

1、过度装饰容易滋生细菌

经常能够见到许多车主想尽方法装饰自己的新车,但车内装饰越多,越不利于车内卫生。比如地胶,因为不透气,容易把潮气封闭在地板上,滋生细菌,而且铺设地胶时使用的强力胶也容易挥发苯。还有女生车内各种毛绒玩具也是细菌喜欢的地方。

2、车内抽烟百害而无一益

显而易见,抽烟一定会造成车内的空气混浊。

长期抽烟还会在车顶棚上形成一层烟渍,尤其是开着空调抽烟,烟气中的胺和烟碱会附着在空调蒸发器表面,遇到阴雨天气或空调长时间不用,会使蒸发器表面产生霉菌,污染车内空气。

3、长期使用空调的内循环

不少车主认为,车外空气质量太差,使用内循环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殊不知,长期使用空调内循环,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内饰散发的污染气体、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甚至病菌等都就会留在封闭的空间内,得不到消除。

4、随意放置不清洁的物品

穿过的球鞋、有汗味的运动衣、脏抹布、食物外包装、瓜皮果壳……想想你的车里放过这些物品吗?

再想想这不就是把汽车当成垃圾桶了吗?

在夏天,高温使这些物品加速腐坏变质,细菌迅速繁殖;在冬天,室内外的冷热温差又容易在车内产生湿气,这些物品也容易产生霉菌。

5、依赖空气清新剂和香水

尽管空气清新剂可以产生迅速清新车内空气的效果,但是空气清新剂多由乙醚、香精等成分组成,很多香水也是化学合成物,这些物质分解之后的某些成分本身就是污染物,这样只会加重车内空气污染。

03 车内细菌最容易出现的地方是最不起眼的角落

只知道什么是坏习惯并不够,你还要知道车内细菌最容易出现在哪些地方。

细菌最多的地方不是看得见的泥巴,而是看不见或者不在意的角角落落。

1、方向盘与换档杆:细菌数是座便器的10倍

有一个著名的问题:汽车方向盘和公共厕所座便器,哪一个更脏?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相关机构的研究结果报道:公厕座便器上每平方英寸(合6.45平方厘米)“潜伏”大约80个细菌,而轿车方向盘、换挡杆等部位的同样面积上所检测到的细菌数量接近800个,几乎是公厕座便器的10倍。

许多人喜欢给给方向盘戴上方向盘套,但方向盘套的细菌一样难以想象。

2、车门把手:越难清洗细菌越喜欢

内外车门把手,是人体最经常接触的汽车部位。车门把手形状不规则,特别是目前流行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很难清洗干净,细菌、霉菌一般就喜欢隐藏在这样的角落里,细菌也容易通过车门把手传给另一个人。

3、汽车空调:风道、蒸发器适合病菌生存

据有关专家统计,在有空调的密闭室内,5至6小时后,室内氧气下降 13.2%,大肠杆菌升高1.2%,红霉色菌升高1.11%,白喉菌升高0.5%,其他呼吸道有害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汽车空调的风道、蒸发器也适合病菌和病毒生存繁殖,汽车空调直接关系到车内空气卫生。

如果你的汽车空调一打开就能闻到一股“怪味”,那么就说明你的空调该清洗了。

4、车内地毯:漂亮美观下也是细菌的“家”

车上装一块漂亮地毯确实美观,但地毯也容易滋生细菌。人们每天都踩踏着它,平时在车上吃东西、喝饮料,很多食物残渣和纸屑也都容易粘落在地毯上,而且非常不容易清理。特别是大包围脚垫,透气性更差,更容易受潮。

越不起眼的地方越是暗藏危险的地方。

04 努力养成新观念,建立车内卫生安全防线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人的通病是没记性,因为没记性,所以昨天听过的话,今天就忘记了,明天再听到,还是觉得很新鲜。

知道了旧观念的危害,就努力养成新观念。

认识到坏习惯的弊端,就努力养成好习惯。

新观念一:没有疫情,车内消毒也不能少

疫情过后,对车辆还需要消毒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要养成日常消毒的习惯。

怎么消毒?用什么消毒?

建议车内有外人乘坐后,去过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后,或者车辆使用一段时间后,对身体和车内相关部位进行消毒。

物体消毒,选择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或者消毒湿巾,对车门把手、方向盘、中控台、座椅、车窗、挡风玻璃等部位擦拭消毒。

人手、皮肤消毒,选择碘伏、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或者速干手消毒剂擦拭。

注意,不要对车内喷洒酒精,也不要用酒精或者84消毒液擦拭车内物体表面,既不安全又损害部件油漆和材质。

新观念二:要想空气好,科学通风很重要

车内通风就像居家通风一样重要,长期封闭的空间里空气不会清新。

但通风并不只是把所有的车窗玻璃都摇下来,科学通风很重要

首先,大部分情况空调用外循环模式通风更好,在空旷路面、在高速公路或国道,让外面的气流进入,保持车内干燥,病菌不易存活。

当行驶在人口密集处,建议打开空调内循环,让空气在车内自动循环,尽可能少的获得外界空气。

其次,根据车内空气不同状况使用不一样的通风方式:

1、单侧车窗开一条缝,可以保持空气适度流通。车窗打开不要太宽,大概在2-3指的宽度就可以了,能把车内的空气抽离出去进行换气,如果太宽效果就不好了。

2、打开三个车窗,可以快速换气。如果车内环境非常闷,关上驾驶员一侧的车窗,打开其他三个位置的车窗,车内闷热感可以快速的消除。

3、斜对角开窗,不会产生很大的风燥声音。斜对角开窗换气效果速度虽然慢一些,但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风噪的产生,通风效果也很好。

新观念三:车内装饰,简单些再简单些

如果健康与美观不可兼得,你选择哪一个?当然是健康。

有一点是肯定的,车内装饰越多,车内空气越差,适合细菌生长的地方越多。

方向盘套、中控台摆件、后视镜挂饰、毛绒玩具、香水座、香精盒、地板革、大包围脚垫,诸如此类装饰,没有什么是对安全驾驶、车内卫生有帮助的。

那些看似美观的装饰,实质隐藏着极大的危害。

小装怡情,大装伤钱伤身。

建议把车内没必要的装饰统统扔掉,还车内简单干净卫生的环境。

新观念四:重点防护,勤一些更勤一些

与过多的车内装饰相比,对车内重点部位的防护才需要更多的关注。

汽车空调、车内地毯和那些容易滋生细菌的部位,建议清洗的勤一些、更换的勤一些。

根据有关机构研究,汽车空调系统能够除去来自车外80%以上的细菌、真菌孢子和颗粒物。

汽车空调的及时清洗和空调滤芯的及时更换,对车内空气卫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如果你的车内空调打开,吹出的风伴有类似霉变、烟尘、酸臭味或其他怪味,或者制冷效果下降,或者你在车内,鼻腔、气管、肺部感到不适,就需要进行空调清洗了。

对于空调滤芯,不要吝惜经常更换。

建议使用增加了活性炭层的“活性炭双效滤清器”,或者增加了医用级熔喷层的“多效空调滤清器”。

对车内地毯不要太执着,建议经常换一换。

地毯能吸附有害气体、灰尘和微生物等许多有害物质,但不易清洗,不如换的勤一些。

车内卫生安全防线,是自身卫生安全的防线,也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防线。

此次疫情,也该唤醒更多人的公共卫生意识了。

正如环球时报总编辑所说:“一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触动注定是多方面的。希望战胜疫情同时是中国实现全面成长的过程。”

我们需要从此之后变得更加健康,形成一份特殊的免疫力。

汽车,亦是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