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能夠不斷進步,是自我反思。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反思了很多,也促使我們改變。

特別是公共衛生,是時候改掉那些沿用多年的壞習慣了。

不久前,首都文明工程基金會就提出了“餐桌革命 公筷行動”的倡議,倡議全社會“家裏家外 公勺公筷”。

而對於汽車,如今社會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車內衛生同樣不能忽視。雖然戰疫勝利了,但車內殺菌那根弦可不能松。也是時候改掉車內衛生壞習慣,倡導新觀念了。

不能揭了傷疤忘了疼,從這一刻就要建立起車內衛生安全防線。

01 別以爲只有新冠病毒可怕 車內衛生污染危害也很大

車內衛生危害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車內空氣污染;二是車內細菌侵害。

先看車內空氣污染,其實比一般人想象中的嚴重。

車內空氣污染元兇包括PM2.5顆粒、甲醛、苯系物、TVOC(總揮發性有機物),來源於車內的塑料件、地毯、頂氈、座椅和其它裝飾使用的膠水,部分有害氣體來源於二手菸、煙霧、汽車尾氣、食物碎屑等等。

這些污染物對皮膚、呼吸、血液、心血管都有損害,輕則引起頭暈、胸悶、呼吸道炎症,嚴重時甚至會致癌。

廣州曾有機構對使用不同年限的151輛小汽車進行過測試,結果63.6﹪的車輛存在不同程度的車內空氣污染。苯系物和TVOC的濃度在使用半年以內最高,以後逐漸降低。甲苯、二甲苯平均濃度嚴重超標,分別超出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最高容許濃度的12.9倍、8.3倍。

再看車內細菌侵害。

中國科學院所屬中科理化環境分析研究中心幾年前發佈了一份《汽車空氣質量檢測報告》,車內菌落總數方面的情況不免讓人憂心。

根據檢測報告顯示,菌落總數國家標準爲≤1000cfu/㎡,而實際結果爲2174.75 cfu/㎡(平均值),超標近174.75%。此外,研究人員還在某部車內測得了22603 cfu/㎡的驚人數據,要知道按新加坡標準,垃圾填埋場的標準也僅爲2500 cfu/㎡。

更爲重要的是,研究人員從樣本車內檢測出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黴菌、綠膿桿菌和肺炎鏈球菌在內的多種病菌。

看不見摸不着的病菌,就像一個個隱形殺手危害着我們的健康。

疫情中,每個人都格外注意生活中消毒殺菌,疫情過後,別以爲完事大吉了,也別忽視了車內衛生。

02 改善車內衛生,要從改變無知、漠視與壞習慣開始

我們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戰勝疫情,怎能不吸取經驗教。

喫一塹 ,卻沒有長一智,纔是真正的可悲。

如果疫情之前捕殺和食用野生動物是無知,那麼疫情之後還這樣做就是漠視和踐踏法律了。

許多車內衛生污染也是因爲無知、漠視和壞習慣造成的。

許多開車的人還不知道,有五種常見的壞習慣其實危害很大:

1、過度裝飾容易滋生細菌

經常能夠見到許多車主想盡方法裝飾自己的新車,但車內裝飾越多,越不利於車內衛生。比如地膠,因爲不透氣,容易把潮氣封閉在地板上,滋生細菌,而且鋪設地膠時使用的強力膠也容易揮發苯。還有女生車內各種毛絨玩具也是細菌喜歡的地方。

2、車內抽菸百害而無一益

顯而易見,抽菸一定會造成車內的空氣混濁。

長期抽菸還會在車頂棚上形成一層煙漬,尤其是開着空調抽菸,煙氣中的胺和菸鹼會附着在空調蒸發器表面,遇到陰雨天氣或空調長時間不用,會使蒸發器表面產生黴菌,污染車內空氣。

3、長期使用空調的內循環

不少車主認爲,車外空氣質量太差,使用內循環可以減少空氣污染。

殊不知,長期使用空調內循環,在不開窗的情況下,內飾散發的污染氣體、人呼出的二氧化碳,甚至病菌等都就會留在封閉的空間內,得不到消除。

4、隨意放置不清潔的物品

穿過的球鞋、有汗味的運動衣、髒抹布、食物外包裝、瓜皮果殼……想想你的車裏放過這些物品嗎?

再想想這不就是把汽車當成垃圾桶了嗎?

在夏天,高溫使這些物品加速腐壞變質,細菌迅速繁殖;在冬天,室內外的冷熱溫差又容易在車內產生溼氣,這些物品也容易產生黴菌。

5、依賴空氣清新劑和香水

儘管空氣清新劑可以產生迅速清新車內空氣的效果,但是空氣清新劑多由乙醚、香精等成分組成,很多香水也是化學合成物,這些物質分解之後的某些成分本身就是污染物,這樣只會加重車內空氣污染。

03 車內細菌最容易出現的地方是最不起眼的角落

只知道什麼是壞習慣並不夠,你還要知道車內細菌最容易出現在哪些地方。

細菌最多的地方不是看得見的泥巴,而是看不見或者不在意的角角落落。

1、方向盤與換檔桿:細菌數是座便器的10倍

有一個著名的問題:汽車方向盤和公共廁所座便器,哪一個更髒?

英國《每日郵報》援引相關機構的研究結果報道:公廁座便器上每平方英寸(合6.45平方釐米)“潛伏”大約80個細菌,而轎車方向盤、換擋桿等部位的同樣面積上所檢測到的細菌數量接近800個,幾乎是公廁座便器的10倍。

許多人喜歡給給方向盤戴上方向盤套,但方向盤套的細菌一樣難以想象。

2、車門把手:越難清洗細菌越喜歡

內外車門把手,是人體最經常接觸的汽車部位。車門把手形狀不規則,特別是目前流行的隱藏式車門把手,很難清洗乾淨,細菌、黴菌一般就喜歡隱藏在這樣的角落裏,細菌也容易通過車門把手傳給另一個人。

3、汽車空調:風道、蒸發器適合病菌生存

據有關專家統計,在有空調的密閉室內,5至6小時後,室內氧氣下降 13.2%,大腸桿菌升高1.2%,紅黴色菌升高1.11%,白喉菌升高0.5%,其他呼吸道有害細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汽車空調的風道、蒸發器也適合病菌和病毒生存繁殖,汽車空調直接關係到車內空氣衛生。

如果你的汽車空調一打開就能聞到一股“怪味”,那麼就說明你的空調該清洗了。

4、車內地毯:漂亮美觀下也是細菌的“家”

車上裝一塊漂亮地毯確實美觀,但地毯也容易滋生細菌。人們每天都踩踏着它,平時在車上喫東西、喝飲料,很多食物殘渣和紙屑也都容易粘落在地毯上,而且非常不容易清理。特別是大包圍腳墊,透氣性更差,更容易受潮。

越不起眼的地方越是暗藏危險的地方。

04 努力養成新觀念,建立車內衛生安全防線

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人的通病是沒記性,因爲沒記性,所以昨天聽過的話,今天就忘記了,明天再聽到,還是覺得很新鮮。

知道了舊觀念的危害,就努力養成新觀念。

認識到壞習慣的弊端,就努力養成好習慣。

新觀念一:沒有疫情,車內消毒也不能少

疫情過後,對車輛還需要消毒嗎?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要養成日常消毒的習慣。

怎麼消毒?用什麼消毒?

建議車內有外人乘坐後,去過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後,或者車輛使用一段時間後,對身體和車內相關部位進行消毒。

物體消毒,選擇含氯消毒劑、二氧化氯等消毒劑或者消毒溼巾,對車門把手、方向盤、中控臺、座椅、車窗、擋風玻璃等部位擦拭消毒。

人手、皮膚消毒,選擇碘伏、含氯消毒劑、過氧化氫消毒劑等或者速幹手消毒劑擦拭。

注意,不要對車內噴灑酒精,也不要用酒精或者84消毒液擦拭車內物體表面,既不安全又損害部件油漆和材質。

新觀念二:要想空氣好,科學通風很重要

車內通風就像居家通風一樣重要,長期封閉的空間裏空氣不會清新。

但通風並不只是把所有的車窗玻璃都搖下來,科學通風很重要

首先,大部分情況空調用外循環模式通風更好,在空曠路面、在高速公路或國道,讓外面的氣流進入,保持車內乾燥,病菌不易存活。

當行駛在人口密集處,建議打開空調內循環,讓空氣在車內自動循環,儘可能少的獲得外界空氣。

其次,根據車內空氣不同狀況使用不一樣的通風方式:

1、單側車窗開一條縫,可以保持空氣適度流通。車窗打開不要太寬,大概在2-3指的寬度就可以了,能把車內的空氣抽離出去進行換氣,如果太寬效果就不好了。

2、打開三個車窗,可以快速換氣。如果車內環境非常悶,關上駕駛員一側的車窗,打開其他三個位置的車窗,車內悶熱感可以快速的消除。

3、斜對角開窗,不會產生很大的風燥聲音。斜對角開窗換氣效果速度雖然慢一些,但是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風噪的產生,通風效果也很好。

新觀念三:車內裝飾,簡單些再簡單些

如果健康與美觀不可兼得,你選擇哪一個?當然是健康。

有一點是肯定的,車內裝飾越多,車內空氣越差,適合細菌生長的地方越多。

方向盤套、中控臺擺件、後視鏡掛飾、毛絨玩具、香水座、香精盒、地板革、大包圍腳墊,諸如此類裝飾,沒有什麼是對安全駕駛、車內衛生有幫助的。

那些看似美觀的裝飾,實質隱藏着極大的危害。

小裝怡情,大裝傷錢傷身。

建議把車內沒必要的裝飾統統扔掉,還車內簡單幹淨衛生的環境。

新觀念四:重點防護,勤一些更勤一些

與過多的車內裝飾相比,對車內重點部位的防護才需要更多的關注。

汽車空調、車內地毯和那些容易滋生細菌的部位,建議清洗的勤一些、更換的勤一些。

根據有關機構研究,汽車空調系統能夠除去來自車外80%以上的細菌、真菌孢子和顆粒物。

汽車空調的及時清洗和空調濾芯的及時更換,對車內空氣衛生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如果你的車內空調打開,吹出的風伴有類似黴變、煙塵、酸臭味或其他怪味,或者製冷效果下降,或者你在車內,鼻腔、氣管、肺部感到不適,就需要進行空調清洗了。

對於空調濾芯,不要吝惜經常更換。

建議使用增加了活性炭層的“活性炭雙效濾清器”,或者增加了醫用級熔噴層的“多效空調濾清器”。

對車內地毯不要太執着,建議經常換一換。

地毯能吸附有害氣體、灰塵和微生物等許多有害物質,但不易清洗,不如換的勤一些。

車內衛生安全防線,是自身衛生安全的防線,也是公共衛生安全的防線。

此次疫情,也該喚醒更多人的公共衛生意識了。

正如環球時報總編輯所說:“一場重大公共衛生危機,它給中國社會帶來的觸動註定是多方面的。希望戰勝疫情同時是中國實現全面成長的過程。”

我們需要從此之後變得更加健康,形成一份特殊的免疫力。

汽車,亦是如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