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蘇聯海軍的第四代巨型核動力航母,已經完成建造近30%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蘇聯解體

前蘇聯海軍雖然沒有能夠完工,但是應該說已經進入了船臺建造狀態的,很有希望建成但最終沒有建成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那麼從這張構想圖,我們可以看出,它與美國海軍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真的已經是很像很像了。

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所配備的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當時這個據說船的型號是雅克-144,那麼這種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按照他們的設計方案,既可以用彈射器彈射,也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不滿載的情況下,用滑躍甲板起飛,那麼在同樣用彈射起飛這樣一種方式起飛的情況下,在給定這種初始態勢的條件下,蘇33艦載戰鬥機在天上見到FA18“大黃蜂”,它就不再怕了,相反,由於他出色的空中機動能力,在正常情況下的空戰中,擊敗FA18“大黃蜂”應該是一個比較正常的結果,所以我們看到,如果前蘇聯陣容走到這一步的話,那就真的是形成了兩個大國之間,在航空母艦的發展領域,分庭抗禮的這樣一個局面。遺憾的是,這條艦我們現在只能看到的是這張構想圖,因爲它最終永遠停留在了船臺上30%的完工量,最終美國以非常不光彩的手段徹底的做掉了。

蘇聯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

強大蘇聯的突然解體,使得“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的命運變得兇險難測,這個時候隔岸觀火的西方世界終於出手了,一個圍繞“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生死,堪稱耐人尋味的故事也就此發生了。

蘇聯航母

這個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就在烏克蘭和俄羅斯爲了這個躺在船臺上這個佔用巨大空間的這條鉅艦的命運爭論不休的時候,烏克蘭拿不到錢,俄羅斯付不出錢,雙方爭執不下的時候,西方國家開始出面來打破這個僵局了。首先出面到尼古拉耶夫船廠來的是一家挪威的造船公司,我要向你下訂單,造六條大型商船,很大,以至於只能在你的零號船臺建造,我的訂單下得很急,我要求馬上就要開建,我的定金下得很豐厚,足以讓你動心,那麼這個問題就帶來了,要造成六條大船,拿這個大單養活由於前蘇聯解體之後持續這個軍火訂單之後,工廠都要停工,工人都要失業,養活這些工人,這個訂單是必須的,但是前提船臺要空出來,那個造了30%的烏里揚諾夫斯克放在船臺上,正當船廠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另一家美國舊鋼鐵公司找上門來,還是個副總裁親自上門,說要收購舊鋼鐵廢鋼鐵,而且開的價1噸450美元,這是大大高於當時國際廢鋼鐵收購價格的,還有這樣天下掉下的餡餅嗎?還有這樣更好的事嗎?你還有別的選擇嗎?這邊等着要零號船臺,那邊急着要廢鋼鐵,而且開高價,這邊也是高價,那邊是高價,而且定金都給你拍在這兒了。這個尼古拉耶夫船廠廠長也好,工人也好,沒有任何別的選擇了,畢竟要生存,要活呀,做出了他們唯一可能做出的選擇,把這條完工30%的前蘇聯海軍第一代核動力航母徹底解體,就在解體工作基本完成但還沒有完全完成的時候,兩家公司都變卦了,挪威船廠那邊告訴由於市場環境的影響,原來的訂單取消,違約金我賠沒問題,美國這邊收購舊鋼鐵的公司馬上又來了一個新的代表,說上次來談的是我們的副總裁,他不瞭解國際市場這個鋼鐵價格行情,開的價格太過高,現在要賣給我們可以,150美元1噸不是450美元,我想這個最後的結果大家可想而知,那麼最後這個尼古拉耶夫船廠也沒有別的選擇,150美元1噸他也得賣啊,那邊訂單就廢了。

原尼古拉耶夫造船廠

但是最後的結果我們看到,兩個皮包公司,兩個虛假的合同,在付出了爲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違約金的情況下,就把前蘇聯海軍的一代傑作,已經在船臺上完工30%的第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徹底就給做掉了,甚至可以講把前蘇聯海軍幾十年發展的積蓄,航空母艦工業在尼古拉耶夫船廠幾十年的巨大的投入,技術的投資,整個航空母艦工業,我給你連根拔起。不要以爲你解體了,我就會對你手下留情,不要認爲你現在虛弱了,我就會把你不當個威脅,這對所有國家都是一個警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