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汉纪一 第9卷

汉高祖元年(乙未,公元前206年)

【原文】

项王暗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译文】

项羽厉声怒斥呼喝时,上千的人都吓得不敢动一动,但是他却不能任用有德才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解析】

上一篇文章说的是萧何月下追韩信,以及刘邦登坛拜将,册封韩信为大将军。

当时也说了,之所以刘邦听萧何的,其实也是为了稳重萧何成分更大一点。

这点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可以明显看出来,因为在当登坛拜将结束之后,刘邦要试试韩信的成色,刘邦说了这样一句“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萧何给刘邦几次提到韩信,所以此时刘邦自己对韩信的认知来源萧何。

接下来韩信对刘邦说的东西很多,这里不放原文和译文,也不展开讨论。

其中最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的东西,我认为就是这句:

项王暗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个人为人这一段是每一个管理者需要思考的!

1.权威

项王暗叱咤,千人皆废

项羽发怒,谁都不敢说话。这其实说明了项羽在他的队伍里面威望极高。

这其实是每个领导、老板都希望的结果,希望员工崇拜自己,甚至希望员工把自己当做神明一样看待。

但是,后面四个字“千人皆废”却不好。

当项羽发怒,所有人不敢说话,提意见不敢提了,有问题不敢反应了,那么作为将领自己是没事了,但是对于项羽集团来说就未必是好事了。

在译文中,“千人皆废”的意思是不敢说话,其实个人觉得同样可以认为这些人主观意识、思考的停止。被项羽这一怒给吓的没了主意。

再从另外一方面,大多数人才有脾气、有想法,在面对领导这种盛怒之下,立马就推翻自己想法,啥都不敢说了,这种人纵然算人才也不过时二三流人才。

由此可见,项王暗叱咤,千人皆废,其麾下真正人才并不多。(这个论述有些武断)

领导权威太盛,可以有。但是作为领导要慎用这种权威。

如果滥用权威,造成类似项羽的局面,反而是坏事。

正所谓,“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出自《尚君列传》赵良劝说商鞅),越是所有人对你毕恭毕敬、唯唯诺诺,反而越是问题隐藏最多的时候

做领导要集合众人之智,但如果众人不愿意或无法群策群力,做领导的就要好好想想自己的问题了。

2.用人

不能任属贤将。

这里用的是贤将

这其实要分开来看。

一为将领,二才是有贤才的将领。

怎么用人、用什么人,谁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但是多数人想的就是,用有本事的人,用有能力的人。

要我说,这都没说对。应该反过来问这个问题,你用这个人干什么,这才是核心。

为领导、老板,用人绝对不是你有本事我用你,而是你能给我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价值才会用你。

是以价值、结果为导向进行选择,而不是以人才的自身做决定。

所以结合起来,领导老板用人,真正的含义是用那些能够实现自己目的的人。

项羽用人如何?陈平点评这样说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 ,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

在敢用人、会用人、能用人上,项羽一个都没做到。

这也是作为领导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用人!

当然,用人绝对不是只看才能,而是看需要,在后面会逐渐分析这个问题。

3.影响力

项羽不会用人最后导致什么结果?

提前剧透,在楚汉争霸的时候,正面战场刘邦一直在荥阳一线和项羽对峙。

韩信则北攻略赵、代、燕、齐北方,即现在的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一大片。

然后刘邦还让擅长打游击战的彭越偷袭项羽的后方,主战场在今天的安徽、河南、江苏一片。

另外刘邦策反了项羽册封九江王英布,让他打项羽的老家后方,也是安徽、河南一片。

项羽也安排了人守老家,但是没守住,而且也没有人能够贯彻他的战略。

结果就是项羽在荥阳刚把刘邦打趴下,老家被人抄了,回身收拾老家之后,刘邦又满血复活回到荥阳继续挑逗项羽。

就这样,项羽如同一个救火队长,来来回回的两头跑,被耗尽了力量。

这里其实还是用人的问题。

用人,其实是要把自己的影响力给贯彻下去,让下面人知道目标是什么,然后才是用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用人,更是事务的优化,让自己能够集中时间精力处理那些关键的、高价值的事情。

并不是说能力越强越好,而是说能够把你安排的事情做好的,在你给定目标之后,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对你而言才是真的人才。

如果不明白这点,那么就只有如同项羽一样,自己亲自干,结果被累的要死。

【启发】

其实今天的内容比较虚,更多是一种意识层面的,后面会围绕这个话题在《资治通鉴》的其他材料中穿插拆解。现在就当起个话头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