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在成功打敗項羽後,才能擁有建立皇朝的機會,爲什麼能夠獲得勝利,也是因爲他的身邊擁有着衆多的能人,另外也是因爲他對於人才很懂得唯纔是用,相反在項羽的身邊人才雖然不少,但是能夠給他出謀劃策的,算來算去好像也只有范增。范增其實也是一位能人,如果項羽能夠善用他也不至於到了最後的結局,只是在項羽這一邊,反正從頭到尾都沒有發揮實際的作用,那麼劉邦爲什麼會惋惜這位范增先生呢?首先來看一下他到底有多厲害。

一、范增輕而易舉分析陳勝吳廣失敗的原因

陳勝吳廣在秦朝末年時也發動一場起義,只是很可惜,這場推翻秦朝統治的起義,最終並沒有勝利。當然要想推翻暴虐的秦朝統治還有很多人,比如項梁就是其中的一位,當時他也算是有條件之人,不僅僅具備想要推翻暴虐統治的想法,而且也有着一定的實力。項梁爲了穩妥起見,他也和范增,劉邦,項羽等人一起商討對策,反正那個時候就給大家分析這一次起義主要的失敗原因,劉邦在聽完之後不由得刮目相看,甚至也希望泛指能夠來到自己的旗下,爲自己出謀劃策。

當時的范增直接就說,這一次之所以會面臨失敗,是因爲根基根本就沒有穩定就準備稱王稱霸,因爲過於的高調纔會吸引秦軍的注意力,甚至從此之後也給所有人傳達一種不正確的信息,有不少的人都會認爲只要能夠把隊伍組織起來,自己也同樣可以稱王。接下來兩個人也就進入到很危險的處境,秦軍直接就把他們當成靶子,而另外一方面,手下的將領在自立爲王之後,根本就不聽從兩人的管束,甚至還經常性對幹起來,在場的衆人在等到他分析完畢之後,都一時啞然。由此可見,在這一方面他的分析能力是很強大的,只是很可惜,他卻始終沒有得到項羽的重用。

二、幫助項羽剷除劉邦

項羽的軍隊曾經也進入到關中地區,那個時候的范增早就已經縱觀天下,他也料到劉邦並非是省油的燈,所以他就告訴項羽,一定要趁此機會盡快的剷除劉邦,以後就再也不用擔心劉邦會再生事端,但是項羽就是因爲收到項伯的影響,他拒絕范增的建議,范增對此並沒有選擇放棄,還是一直都在謀劃着怎麼樣才能夠除掉劉邦,所以也就出現鴻門宴。只是很可惜,范增如此精心佈置的鴻門宴卻並沒有得到項羽的認可。

范增在鴻門宴上多次暗示項羽,一定要儘快的動手,但是項羽在接受到暗示之後一動也不動,錯過除掉劉邦的機會,也讓范增覺得很是崩潰,只能夠重新再想方法,後來范增就當場舞劍助興,希望能夠通過這一件事情來除掉劉邦,但是這樣的行動還是沒有辦法順利的成功,因爲在關鍵的時刻,項伯又再一次的幫助劉邦化解眼前的風險。這場專門爲了劉邦所設計的鴻門宴,卻沒有任何的發揮餘地,從此之後項羽再也沒有找到好的機會。

三、勸項羽不要答應劉邦的求和

後來劉邦逐漸的壯大,和項羽之間進入到楚漢爭霸的階段,在此時項羽早就喫了劉邦多次暗虧,本來他應該好好的長記性,所有一切聽從范增的安排,可是當劉邦被圍困之後,向項羽發出求和的請求,范增也認爲必須要馬上給予痛擊,順便剷除劉邦。但是項羽呢,也不知道是宅心仁厚還是二愣子,明明已經被劉邦戲耍這麼多次,最終還是願意答應他的請求,甚至在如此關鍵的時刻,他沒有懷疑到自己的做法錯誤,相反還覺得范增對待自己可能並不是如此的忠誠,這也導致後期的范增覺得自己無能爲力。於是就這樣項羽就一步一步的被劉邦打敗,最終只能夠被逼來到烏江,走上自刎的道路,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當初的他能夠聽范增的,或許根本就不會有這樣的結局,只是很可惜,根本就沒有如果。

在看到以上的這些分析時,很多人都會發現,項羽身邊的這位謀士有着出色的才能,否則的話又怎麼可能會讓劉邦另眼相看呢?只是很可惜他所給出的建議從始至終都沒有得到項羽的認可,雖然他忠心耿耿,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項羽好,只是項羽不知道爲什麼卻始終不願意接納他的建議,如果項羽能夠向劉邦這般聽從蕭何的話,估計根本就不可能會有楚漢爭霸,早就已經成爲普天之下的大王。許多人也會憐惜范增,明明是有才華之人,卻不想居然找到項羽這樣的主子,就算自己才華出衆,有着出色的計謀,最終也只能夠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所以說找到一個好的伯樂,這纔是極爲關鍵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