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这座寺院,有“小故宫”之称,共经历了13个明朝帝王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古老的华夏文明史上因宗教艺术和文化而丰富多彩。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在19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留有了大量遗产。其中,最让我着迷的就是宗教的建筑之美与石窟的雕刻之精。

在青海省乐斗都南山地区有一座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明朝寺庙,这座寺庙堪称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规模最宏大的明朝寺院建筑,它的名字叫瞿昙寺。

瞿昙寺,位于青海乐都,是我目前遇到的最为古朴的一座寺庙,已有600多年历史。是青海省唯一的明代早期官式群组建筑,也是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规模宏大的明朝寺院建筑,有“小故宫”之称。

历史上,关于瞿昙寺的历史风云以及各种传说从未停止,传说这里曾是建文帝朱允炆隐居、圆寂之所。因此这看起来很普通的寺庙就变得神秘起来,那么今天就带你们欣赏下瞿昙寺的建筑之美。

就佛寺而言,官式建筑并不稀有,但稀罕的是这瞿昙寺不仅有“小故宫”美誉,更有值得研究的巨幅彩色壁画。

当看见这座古老的佛寺时,内心倍感亲切和安静。恰巧夕阳西下,砖木结构的雅致与悠悠岁月的静好,让人有一股穿越而来的意味。如果你对古老的藏文明有着无限敬畏和探索,那么眼前的瞿昙寺将会成为旅途中最是难忘的一站。

它始建于明洪二十五年,当时规模很小,于官隆洞修建了一座小佛堂。后在第二年,明太祖朱元璋赐名“瞿昙寺”,并下旨扩建修缮瞿昙寺。继明太祖之后,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又先后下了几道敕谕继续修建瞿昙寺,四位皇帝共下了7道敕谕,历时36年完成。

瞿昙寺是一座有着600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寺院、是一座连通着古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的殿堂。明朝13帝,在明朝盛极一方、红极一时,是声名远播的河湟名刹。

后在明朝宣德二年,寺院仿北京紫禁城太和殿修建了一座隆国殿,使瞿昙寺更加宏伟壮观。因而对于当地人而言,走进瞿昙寺,犹如参观了一次北京故宫,也正是这,才让有了小故宫之称,这座宫殿不知历经了多少岁月的打磨,如今的它已然不是初建时的模样。

我们今天不去看这些未解之谜,只安静地看这精美的建筑,因为它的建筑、壁画、石雕艺术,真的是一份丰富而厚重的民族文化遗产。

除了这隆国殿,寺院的山门、金刚殿、瞿昙殿、宝光殿等都属宫殿式建筑,在这青海地区是非常少见的。从迈入山门,寺院便就以地势高低错落的格局,向我展现了更具有规模的宏伟建筑,包括有御碑亭、大小钟楼、回廊、宝塔、配殿、经堂等等。

但最值得探究的还是“七十二间水厅”,即为厢廊壁画,面积约有400平方米,壁画内容多为佛教传说故事包括历代皇帝扶植瞿昙寺的内容,不管是人物还是技术,都是栩栩余生。在日落余晖下,丝丝光芒穿过木格窗,若隐若现的古老壁画仿佛让人回到了过去。

不得不说,瞿昙寺它是安静、古朴,没有尘世喧嚣的。这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笔者觉得瞿昙寺对我们的意义更好的是一段难得的文化之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