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之變:李建成爲什麼敵不過一無所有的李世民,位置決定勝負

【引言】對於秦王李世民形象刻畫最好的電視劇當屬《隋唐英雄傳》,劇中的李世民集天下英雄,爲父親打下了大片江山。反觀劇中的太子李建成,懦弱無用,陰險狡詐,處處暗算李世民。李世民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才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玄武門之變真的是李世民走投無路的選擇嗎?太子李建成真的像影視劇中那樣無能嗎?

01一、真正的李建成,能力強,天賦高

想要知道真正的李建成,就要先了解他的父親李淵,《隋唐英雄傳》中的李淵能夠做上皇位,靠的一是巧合二是兒子,這個兒子就是李世民。但作爲一個國家的開國皇帝,李淵怎麼可能是靠着兒子上位。

《舊唐書·高祖史記》中描述李淵::“高祖從十餘騎擊之,所射七十發,皆應弦而倒”;這說的是李淵的戰鬥能力。他曾多次輕上戰場,克敵無數。在河東平定叛亂時,他雙管齊下,軟硬兼施,先是鐵面無情,殺雞儆猴,再曉之以理,賊人紛紛投降。這足也證明李淵有勇有謀。

從隋煬帝楊廣對李淵的態度也能看出李淵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說起楊廣和李淵,他倆的羈絆實在是太深了。首先,李淵和楊廣的母親是獨孤家一對親生姐妹,二人是表兄弟的關係;其次楊廣的女兒又嫁給了李淵的二子李世民爲妃,二人又是兒女親家。

但天家親情比紙薄,親兄弟之間都會互相殘殺,何況只是表兄弟。楊廣非常忌憚這個表哥。但礙於國家,他又不得不一次次的對李淵委以重任。一次他召見李淵,李淵稱病,他忙追問是不是要死了?這足以看出李淵的能力。

李淵有勇有謀,得他看中的太子李建成自然不會差到哪兒去。李淵去太原任職時,留下護家的人就是李建成。如果李建成真的是個草包,李淵又怎麼會把他留守河東,那可是天子身旁,最容易被抓住把柄的地方。

當李淵入主長安後,馬上就封李建成爲太子,從世子到太子,李建成永遠是李淵繼承人的第一選擇。成爲太子後,李建成主管內務,由李世民帶兵出征,所以人們纔會覺得李世民戰功赫赫。

02二、李世民人才濟濟,李建成無人可用?

看過《隋唐英雄傳》的觀衆應該都記得追隨李世民的那幾個著名的將領,程咬金、秦叔寶、尉遲恭,每個都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在他們的幫助下,李世民才能完成自己的千秋大業。那李建成手裏就沒有這樣的精兵強將嗎?

其實不然,李建成作爲定好的太子,自然有官員追隨。他的手下不僅有驍勇善戰的武將,還有老謀神算的文臣。比如對此納諫的魏徵、多位太子的老師王珪,武將則有一夫當關的薛萬徹,薛萬徹有多厲害,當年他差點讓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失敗,李世民對薛萬徹也十分敬佩去,曾誇讚他是世存三大名將之一。

除了這幾位心腹之外,因爲李淵對李建成的青睞,朝中有不少朝臣都選擇被李建成收到麾下,包括裴濟這樣的開朝元老,以及李淵的三兒子李元吉,他們都是李建成忠實的擁泵。

而且大唐的都城在長安,李世民的勢力範圍卻在洛陽,說長安是李建成的地盤也不爲過。李建成成立了一支長林軍,兩千多人都是自己的親信,李世民卻不能在宮裏安排過多士兵,所以當時的情況,李建成是衆望所歸,也是人心所向。

03三、八百對兩千,李世民如何贏得玄武門之變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李建成確實想除掉李世民。但爲什麼李建成佔據天時地利人和,還是輸給了李世民,這主要是二人所站的位置不同。

公元264年,李元吉想要派殺手到李世民府上暗殺李世民,卻遭到了李建成的拒絕。李建成當然不是顧念兄弟之情,也不是宅心仁厚,突發善心,他也有自己的一番考量。

他送了李世民一匹頑劣、未經馴化的野馬,希望李世民能摔下馬摔死,李世民久經沙場,身手格外矯健,這個難關被他輕鬆化解。

公元626年,他叫李世民一起喝酒,席間李世民不知中了什麼毒,突然吐血,所幸最後相安無事。

從這件事中,不難看出李建成對李世民動了殺意,但他爲什麼不直接殺了李世民,我們接着往下看。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秦府智略之士,可憚者獨房玄齡、杜如晦耳”,李建成依靠李淵對自己的信任,將房玄齡、杜如晦調離了李世民身邊,光調走文臣遠遠不夠,李建成將李世民的幾員大將都劃到了李元吉的部隊裏,甚至連李世民指揮的一支精兵也要調走。

李建成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架空李世民的權力。他爲什麼要繞這麼大一個圈子呢?主要是因爲他已經將這個國家看做了自己的私人財產,倘若直接處死李世民,自己的國家就會有動亂的可能,李建成並不想看到那一幕。

但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調令徹底惹惱了李世民,李世民背水一戰,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玄武門之變並沒有影視劇中那樣順利,事實上它差點失敗。李建成、李元吉反應過來迅速逃走,李世民知道自己只有這麼一次機會,窮追不捨。另一邊薛萬徹帶領的長林兵人數佔優勢,幾乎擊潰了李世民的八百精兵,幸虧尉遲恭帶着李建成的人頭趕到,徹底擊垮了薛萬徹。

【結語】生在皇家,是一種幸運,長在皇家,卻有可能是一場不幸。父子兄弟親情淡薄,受權力控制。李建成擁有的太多,每一樣他都害怕失去,所以纔會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而李世民擁有的只有自己打下的那一片土地,他只此一次賭的機會,所幸,他賭贏了。

《舊唐書·高祖史記》

《資治通鑑·唐紀》

《新唐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