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張殲-20安裝新型掛架的高清照片在網絡上引起網友熱議。

▲作者聲明這是以前拍攝的老圖,只不過現在發出來而已(圖源:新浪軍事)

其實,殲20有外掛點並不是什麼新聞,而是早就確定的事。

2017年,同時外掛四個副油箱的照片傳出,當時人們都在猜測殲-20的最大航程有多遠,能否一口氣從烏魯木齊飛到福州。

後來,隨着殲-20外掛能力確認、新型掛架的曝光,殲-20也能開啓“野獸模式”的聲音逐漸出現。

▲殲-20一下掛了四個副油箱(圖源:觀察者網)

蛤?啥是野獸模式?聽起來就不像什麼正經的軍事術語。

你沒猜錯,這是洛馬宣傳F-35時新造的詞。

在洛馬的概念設計中,F-35既可以在Stealth mode——隱身模式下充當踹門機和態勢感知平臺的角色,也可以在Beast mode——野獸模式下變身爲火力打擊單位。

▲F-35的兩種任務模式

前者將不會外掛彈藥,僅使用彈艙掛載4枚AIM-120空空導彈,或2枚AIM-120+2枚GBU-31聯合制導攻擊彈藥,以保持完整的隱身性能。

▲僅使用彈艙的隱身模式

而後者將安裝多組複合式掛架,可掛載14枚AIM-120+2枚AIM-9X“響尾蛇”近距格鬥彈,或2枚AIM-120、2枚AIM-9X、6枚GBU-31,載荷從隱身模式的5700磅(2.6噸)暴增到22000磅(9噸)。

▲掛載6枚GBU-31(外4內2)的野獸模式

但這種設計也存在不少爭議,外界普遍認爲F-35的隱身性能是略遜於F-22的,如果再掛上各種彈藥,那豈不真成了又肥又慢還不一定能隱身的撲棱蛾子?

今天,小兵兵就和大家聊聊五代機與掛架之間相愛相殺的那點事。

1、要隱身還是要載荷?

要想實現隱身,飛機的外形必須能夠大幅降低雷達散射截面(RCS),可導彈、油箱和掛架本身極不規則的外形,會大大增加雷達波的反射率。

因此五代機普遍採用內埋式彈艙,這是很普遍的常識。

▲F-22的內埋式彈艙爲五代機樹立了標杆

然而……隱身戰機的實際使用情況卻遠不是那回事。

作爲俱樂部裏的壟斷玩家,中、美、俄三國的五代機,都沒有嚴格遵守隱身戰機的設計要求,反而無一例外給飛機安裝了掛架,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蘇-57也擁有多組掛架,彈藥配置還挺豐富

既然放棄隱身,那還搞五代機幹什麼?

既然破壞隱身,那還安裝掛架幹什麼?

有些小夥伴不理解這裏面的邏輯,但你只要換個思路就會發現其實很好理解:

有沒有隱身能力,和要不要使用它是兩回事。

再說膨脹點就是:我有,但可以不用;你沒有,想用也用不着。

全世界擁有五代機的國家本來就不多,能獨立研製的更是隻有中美俄,所以許多潛在的戰爭場景都是對方沒有五代機的不對稱戰爭。

在此情形中,縱使己方五代機帶着外掛,RCS照樣比四代機小得多,仍然擁有先敵發現/摧毀的優勢,外掛額外彈藥作戰效率反而更高,何必糾結於隱身性能發揮了幾成呢?

▲隱身戰機的RCS普遍在0.1以下,即使掛上彈藥也比常規戰機低得多

以作戰用途來說,五代機的核心任務是踹門,破壞防空網、奪取制空權,給後續部隊創造有利的進攻條件,這時就需要發揮隱身的作用。

可是,當預警機、雷達、防空導彈這些關鍵目標都被敲掉後,對方已經失去了關鍵的反制能力,戰爭進入四代機、攻擊機集中清理剩餘目標的收人頭階段,隱身與否就不是特別重要。

▲F-35進行彈藥展示

如果對方也有五代機,在隱身模式下對壘即可,打掉了再上掛架,裝配要靈活。

除此之外,五代機也不可能完全捨棄掛架超實用的功能。

戰機在訓練或備戰時進行遠距離轉場是家常便飯,安裝副油箱能夠省去落地或空中加油的環節,節約了時間和成本。

▲F-22內油爲8.2噸,掛上油箱後可增加至12噸

在小兵兵看來,很多人都把這個問題看複雜了,用掛架攜帶更多油彈會破壞隱身雖然是定理,但並非不可解。

早在二戰時期,戰機的副油箱就可以隨時拋掉,現代的五代機也完全可以在達到預定位置後提前拋了副油箱,以隱身狀態進入戰區。

▲F-22原型機在試驗中將油箱連同掛架一起拋掉

另一方面,像AGM-154聯合防區外武器(JSOW)、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LRASM)這樣擁有隱身效果的彈藥已經出現,導彈隱形化或將成爲新趨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工程師可以解決外掛彈藥因不規則外形對隱身效果的破壞。

▲F-35C投放JSOW,但該彈藥目前還不能外掛

2、殲-20能開野獸模式嗎?

鋪墊了半天,不就是要給殲20外掛導彈嗎?

行行行,誰還沒個火力不足恐懼症……雖然胖兵喜歡鬼扯,但是在這種問題上還是會保持一貫的嚴謹。

從照片上分析,殲-20安裝的新掛架屬於一架多聯的複合型掛架,也就是一組掛點可以外掛兩枚甚至三枚導彈。

▲掛架下面還連接有滑軌,可能是在舊有掛架的基礎上額外增加的(圖源:新浪軍事)

由於缺乏信息,這型掛架具體能適配哪些彈藥暫不明確,不過胖兵盲猜額外的PL-15肯定少不了。

但既然是外掛,應該會裝一些彈艙裏塞不下的彈藥。

比如對地/反艦的KD-88防區外打擊彈藥、LS-500激光制導炸彈、鷹擊-91反輻射/反艦導彈、“天戈”激光制導炸彈,這些彈藥可以極大的擴展殲-20的功能性。

▲地勤人員正在爲殲轟-A掛載鷹擊-91超音速反艦導彈(圖源:央視網)

但是小兵兵認爲,殲-20像肥電那樣渾身掛滿彈藥的可能性並不高,這是由戰機的定位所決定的。

嚴格來說,世界現役的四種五代機,無論功能還是定位都各不相同,F-35恰恰是最爲特殊的那一個。

早在立項之初,F-35的定義就是聯合打擊戰鬥機,雖然集成隱身和信息化的五代機要素,但它本身還是要滿足傳統四代機的多用途打擊能力,這一點與高配的F-22有很大差別。

▲F-35雖然有六組外掛點,但它沒有側彈艙,這也是廉價的表現之一

正因如此,洛馬在設計時給載荷能力、彈藥配置方案留下了充足的空間,這也是肥電能夠開啓野獸模式的關鍵前提。

但殲-20不同,它的定義與F-22較爲接近,側重高速突防、隱形滲透和空戰能力,因此彈藥配置不太可能像F-35那樣“狂野”,同時攜帶6枚一噸重的傑達姆。

▲感受下傑達姆爆炸時的舒爽

截至目前,從公開消息中,我們可以確定的殲-20掛載配置只有一種,那就是4枚PL-15+2枚PL-10E的對空任務組合。

▲2018年珠海航展期間,殲-20展示了彈艙

雖然網上也曝光過PL-15和一枚“鉛筆彈”混合掛載的照片,但這東西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誰也不知道,所以不做討論。

總體來說,殲-20的掛載與F-22最爲接近。

小夥伴們可能有所不知,F-22的原型機充分測試過外掛空空導彈的可能性,但直到今天我們也只能見到猛禽外掛副油箱的畫面,可見美國空軍基本放棄了外掛導彈。

▲F-22原型機,掛架位置較爲靠外

F-22的彈藥配置有兩種,一種是2枚AIM-120、2枚AIM-9、2枚JDAM或8枚GBU-39小直徑炸彈的對地任務配置,但我們更爲常見的還是6枚AIM-120+2枚AIM-9的對空任務配置。

爲什麼呢?

還是定位,猛禽的優勢在於對空作戰,昂貴的使用費和寶貴的任務架次,都讓美國空軍不捨得用它幹舔地的活,那種工作交給F-35和A-10已經綽綽有餘,這是一種優化分工、提高使用效率的方法。

▲猛禽側彈艙的伸縮掛架也是一項創新

既然如此,內置6枚導彈已經完全夠用,自然用不着外掛額外彈藥。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能明白爲什麼殲-20在2016年首次曝光掛架後,直到現在也只掛過副油箱,而沒有外掛過武器的原因。

儘管殲-20有能力外掛導彈,但解放軍可能只把它作爲一種視需求而變化的可選項,並不會作爲標準配置,再加上機翼可能帶不了六組掛架,想要開啓野獸模式恐怕需要調整掛載方案。

更何況,我軍現役的裝備序列中已經有殲-16和殲轟-7A這兩種高低搭配的舔地機存在了,我們可以學習美軍的做法,儘可能把殲-20寶貴的架次發揮到它最擅長的地方去。

▲“飛豹”尚可飯,但被淘汰也是遲早的事

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五代機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全隱”,即使在向下兼容的“半隱”模式中,仍有四代機無法替代的戰場優勢,這就是代差的可怕之處。

至於殲-20未來會外掛什麼彈藥呢?

瞎猜賺不到小錢錢,我們拭目以待吧。

參考資料:

[1] THE WARZONE:Lockheed Touts Non-Existent "Beast Mode" F-35 Configuration With 16 Air-To-Air Missiles——TYLER ROGOWAY

[2] BUSINESS INSIDER:Here's when the F-35 will use stealth mode vs. 'beast mode'——Alex Locki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