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僅有三個國家研製和生產出五代隱身戰鬥機,其中進入現役的有F-22、F-35和J-20,仍在試飛的是蘇-57。對此,美歐組成的西方國家陣營至今仍只將F-22和F-35視爲完全狀態的五代機,卻將其他兩款稱爲“準五代機”。尤其對於遲遲未能批量生產和服役的蘇-57,西方往往稱其爲“被拍扁的蘇-27”,無論隱身性還是發動機都還處在四代半戰鬥機水準。近日,俄羅斯軍工界終於宣佈重大利好消息,一舉打破西方陣營的唱衰論調。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27日報道,俄國防工業綜合體消息人士透露,使用推力矢量技術的全狀態發動機將提前3年與蘇-57戰鬥機結合,實現正式版本的首飛。安裝被稱爲“產品30”新型發動機的蘇-57暫時命名爲“超級蘇霍伊”,還將大量更新航空電子設備和其他機載系統。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公司執行董事奧列格葉夫圖申科此前宣佈,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嚴峻形勢下,蘇-57戰鬥機依然累計完成了數千次飛行,其中包括測試一臺“試驗版本的引擎”。國際社交平臺同一時間曝出的試飛照片顯示,編號爲052的一架蘇-57安裝了兩臺外部特徵明顯不同的發動機,其中右側爲一直使用的117S發動機,也是蘇-35戰機的標配;左發動機則是一款新型矢量發動機,噴口呈鋸齒狀。俄媒體稱,這就是“產品30”發動機的試驗版,正是讓蘇-57獲得超音速巡航和作戰能力的“目標發動機”。俄國防工業綜合體消息人士稱,經過數個月的領先試飛,已確定於2022年夏天實現“產品30”正式版發動機的裝機首飛,這比此前預期提前了整整3年。

首架量產型蘇-57戰鬥機原本應該在去年12月底交付俄羅斯空天軍,邁出其研發歷程中的關鍵一步。但是由於飛行控制系統出現質量問題,這架蘇-57墜毀在哈巴羅夫斯克附近地區。俄官方在發佈事故消息時曾透露,當時那架飛機正在進行交付前的最後試飛,其中包括髮動機測試項目。俄《消息報》就此報道稱,這架量產型蘇-57雖然使用的不是“產品30”發動機,卻肩負着測試與新型發動機相匹配的飛控系統任務。事故調查委員會最近形成了最終報告,幫助飛控系統完成了排障。這也是正式版發動機能夠提前較長時間裝機首飛的原因之一。據透露,蘇-57完全狀態版本的推重比會像F-22戰鬥機一樣超過10,因此具備真正的超音速巡航和作戰能力。

與此同時,使用“產品30”發動機的蘇-57戰機還會大規模升級航電和其他機載系統,超視距和中近距空戰能力將大幅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也能達到西方提出的五代機標準。俄媒體稱,完全狀態的蘇-57戰鬥機僅在隱身性上還存在短板,但也因採用了新型發動機噴管而有所改善。目前暫時未知俄羅斯航空軍工會否因應新型發動機而改動蘇-57巨大的進氣口——這也是其正面雷達反射截面的主要來源。但從現在披露的改進項目來看,俄羅斯軍方的最終目的是讓蘇-57成爲一款飛行性能、機動性、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突出的五代機,不會再投入更多資源提升它的全向隱身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