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瞻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二三十歲的年紀,總是充滿無限可能。這種“無限的可能”來自於他們還有充裕的時間、還有無數的機會、還有努力的本錢,所以年輕人總是意氣風發的,氣魄和膽識總是年輕人的象徵之一。

清狂小夥子李白

在中國,詩仙#李白#是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幾乎人人都知道李白一生放蕩不羈、裘馬清狂。而在唐朝開元年間,李白還只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小夥子。在這樣一個風華正茂的年紀,李白更是將年輕人所特有的氣魄與膽識表現得淋漓盡致。

公元720年前後,年輕的李白正在漫遊全國,來到了渝州(即今天的重慶市)。像李白這樣的有志青年,每到一個地方,都要去拜見當地長官——希望以此獲得地方官的賞識,實現自己的理想。於是,李白便去拜見渝州刺史李邕。

李白身爲天縱之才,言行舉止肯定與凡夫俗子有所區別。所以李白在拜見李邕的時候,不像其他年輕人那樣拘束於禮法,而且言辭之間高談闊論,讓李邕覺得眼前這個年輕人一點都不知道謙虛低調。

於是,李邕心生不悅,對李白也就沒有什麼好臉色和好態度。

李白的年輕氣盛

狂蕩如李白,見到李邕對自己一點都不熱情,哪能忍受得了!於是在臨別之前,李白縱筆揮毫,就給李邕寫了一首詩——《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世人見我恆殊調,聞餘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的這首《上李邕》用今天的話來說,是這樣的:

李邕大人,我李白就像那天上的大鵬一樣,總有一天會憑藉風力展翅高飛。哪怕是風停了,大鵬也一樣能激起大海之水。世人見我發表的言論與衆不同,聽了我的豪言壯語,都對我冷笑不止。就連聖人孔子都會說“後生可畏”,你怎麼能像那些凡夫俗子一樣,輕視年輕人!

李白在詩中把自己比作大鵬,把李邕比作大鵬乘借的大風。所以李白說如果有了李邕的幫助,自己一定能直上雲霄。但緊接着李白又說,即使沒有了大風,自己一樣也能對天下造成非凡的影響!李白的這種氣魄和膽氣,不得不用一個“狂”字來形容。

最後一聯詩中的“宣父”指的就是孔子。孔子曾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意思是: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因爲你永遠不知道他們將來會不會趕上你、超過你。

人的思想總是會變化的

從《上李邕》看來,李白狂則狂矣,但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縱觀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的年紀,都是默默無名的。甚至於像任正非之類的企業家,一直到40多歲才真正開始自己的事業,聞名天下。由此可見“後生可畏”並不是虛妄之言。

但很可惜的是,因爲這樣那樣的原因,當下的許多年輕人早已沒有了二三十歲該有的氣魄與膽識,沒有了讓人敬畏的理由。他們得過且過——熬夜、追劇、打遊戲……你還不能指責他們,因爲他們會說:“誰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我們只是活在當下。”

可是啊,人的思想總是會變化的。20歲的時候喜歡喝酒蹦迪,怎麼爽怎麼來,到了40歲會覺得妻兒在旁纔是最美好的生活;20歲的時候一人喫飽全家不餓,到了40歲,家裏要物業費、兒女要學費、父母要贍養費,才知道生活有多不容易。

結語

人生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一邊後悔一邊生活。追劇還是讀書?打遊戲還是提升工作技能?你想做什麼事情,當下就可以選擇,但這個選擇的後果,卻會影響你未來的幾年、幾十年。

你現在才二三十歲,別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選擇安逸和娛樂,別丟掉年輕人應有的氣魄和膽識。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全5冊勵志成功書籍,領券後僅需15.8元,平均每本只需3塊多!)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