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国内学生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为ZG公民,但学生本人却具有外国国籍,中小学阶段均在内地接受教育,等到要上大学的时候,却以“国际学生”的身份去申请国内名校,而不是参加高考招生。由于国内大学对国际生的申请门槛较低,甚至不需要考试,只要通过HSK汉语水平测试就可以提出申请。相较于通过高考招生进名校,以国际生身份申请入学,竞争明显较小。

“假国际生”完完全全就是“国人面孔”,但却以“留学生”“国际生”的身份曲线进名校,向社会传达了“学得好,不如生得好”的扭曲的价值观,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同时,“假国际生”躺赢进名校,也破坏了高校招生秩序,进而破坏教育公平。

日前,教育部发布通知,对国际学生进入我国高等院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申请资格进行调整。明确提出,对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为ZG公民,而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国国籍的学生,必须在最近4年内,在国外居住2年以上才能申请国际学生资格。

提高国际学生申请入学“门槛”,是提高留学生质量、同等管理留学生的“动作”之一。当前,我们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随着来华留学生群体的扩大,严把国际生入口关口,严格规范管理国际生入学尤其是入名校,具有很大现实意义。

提高国际教育质量,不仅要从国际生入学申请资格上下功夫,堵住“假国际生”钻制度漏洞,更关键在于改变思想思维,“不跪不舔”,完善系列制度,欢迎真正优秀的国际生来华留学,坚决拒绝低质生源,和国内学生同等要求和管理。

刚刚过去的5月,教育部就专门下发通知,明确提出“不盲目追求国际化指标和来华留学生规模”。曾有段时间,部分高校过分注重留学生数量规模,盲目追求国际生数量和比例,差别化对待国内、国际学生,招致不少批评和骂声。

在今年3月,网上就一度疯传“外国学生可免试入学清华大学”等类似消息,引起不少网友的热议。只要是“年满18周岁的、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提供高中成绩单、汉语水平HSK达到五级(含)以上”的外国公民,就可申请清华大学2020年国际生入学。

结果,不少网友认为这个条件过于简单,还有不少网友将申请资格误解为入学条件,据此还发出一连串“悲情论调”:“国内学生寒窗苦读十二年,终究抵不过一个外国人的身份”、“清华大学是中国人的大学,还是外国人的大学?”,等等。

虽然说清华大学国际生入学资格设置并不违规,在后续环节上也无不妥,但这起事件也说明一个问题,部分高校优待国际生、以及部分国际生“德不配位”,让国际生这个群体的形象分数直线下降。事实上,对留学生一味“笑脸相迎”、“又跪又添”,只会让别人更看不起我们,只会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最后还两边不讨好。所以,严格国际生入学、就学管理,很有必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