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部分國內學生的父母雙方或一方爲ZG公民,但學生本人卻具有外國國籍,中小學階段均在內地接受教育,等到要上大學的時候,卻以“國際學生”的身份去申請國內名校,而不是參加高考招生。由於國內大學對國際生的申請門檻較低,甚至不需要考試,只要通過HSK漢語水平測試就可以提出申請。相較於通過高考招生進名校,以國際生身份申請入學,競爭明顯較小。

“假國際生”完完全全就是“國人面孔”,但卻以“留學生”“國際生”的身份曲線進名校,向社會傳達了“學得好,不如生得好”的扭曲的價值觀,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和質疑。同時,“假國際生”躺贏進名校,也破壞了高校招生秩序,進而破壞教育公平。

日前,教育部發布通知,對國際學生進入我國高等院校本專科階段學習的申請資格進行調整。明確提出,對於父母雙方或一方爲ZG公民,而本人出生即具有外國國籍的學生,必須在最近4年內,在國外居住2年以上才能申請國際學生資格。

提高國際學生申請入學“門檻”,是提高留學生質量、同等管理留學生的“動作”之一。當前,我們已成爲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隨着來華留學生羣體的擴大,嚴把國際生入口關口,嚴格規範管理國際生入學尤其是入名校,具有很大現實意義。

提高國際教育質量,不僅要從國際生入學申請資格上下功夫,堵住“假國際生”鑽制度漏洞,更關鍵在於改變思想思維,“不跪不舔”,完善系列制度,歡迎真正優秀的國際生來華留學,堅決拒絕低質生源,和國內學生同等要求和管理。

剛剛過去的5月,教育部就專門下發通知,明確提出“不盲目追求國際化指標和來華留學生規模”。曾有段時間,部分高校過分注重留學生數量規模,盲目追求國際生數量和比例,差別化對待國內、國際學生,招致不少批評和罵聲。

在今年3月,網上就一度瘋傳“外國學生可免試入學清華大學”等類似消息,引起不少網友的熱議。只要是“年滿18週歲的、獲得高中畢業證書、提供高中成績單、漢語水平HSK達到五級(含)以上”的外國公民,就可申請清華大學2020年國際生入學。

結果,不少網友認爲這個條件過於簡單,還有不少網友將申請資格誤解爲入學條件,據此還發出一連串“悲情論調”:“國內學生寒窗苦讀十二年,終究抵不過一個外國人的身份”、“清華大學是中國人的大學,還是外國人的大學?”,等等。

雖然說清華大學國際生入學資格設置並不違規,在後續環節上也無不妥,但這起事件也說明一個問題,部分高校優待國際生、以及部分國際生“德不配位”,讓國際生這個羣體的形象分數直線下降。事實上,對留學生一味“笑臉相迎”、“又跪又添”,只會讓別人更看不起我們,只會讓他們更加肆無忌憚,最後還兩邊不討好。所以,嚴格國際生入學、就學管理,很有必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