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如果渡过乌江回江东能不能卷土重来和刘邦一争天下呢?

第一个肯定这个问题的人是唐朝的“小杜”——杜牧,他有诗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觉得男儿得包羞忍耻,如果项羽度过乌江,卷土重来是有很大的机会的。

项羽被围在垓下之时,四面楚歌声起,美人虞姬自刎报君,而当初跟随项家起义反抗暴秦的八千子弟兵基本上殆尽了。逃到乌江江畔时身边只有二十几号兵了,这时候项羽是极其狼狈,前有乌江后有追兵,到了这种进退两难的地步,出现了一位乌江亭长。

乌江亭长劝说项羽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乌江亭长给项羽做了眼前和未来最好的规划,《史记》也明确记录项羽是想渡过乌江的,不过乌江亭长的这番话却刺痛了项羽。

项羽为人比较自负,总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气派,他冷笑地回答乌江亭长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所以杜牧在《题乌江亭记》前两句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我认为他讽刺项羽不能忍耻,如果能想越王勾践那样没皮没脸的话,项羽再次凭借江东子弟卷土还是可以重来的。

其实杜牧说不出了项羽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妇人之仁的性格,但他觉得只要项羽改掉这个毛病或许项羽能东山再起打败刘邦的。

除了杜牧有过这样的假设,唐代写过150首《咏史诗》的邵阳诗人胡曾,他也对项羽做过评价,他的《咏乌江》——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此诗后两句完全与杜牧《题乌江亭记》前两句表达相反,项羽正是因为耻于回东吴才显得伟大,说到这里想起来李清照的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他们俩写的意思差不多。

但是胡曾的诗其实说出项羽不可能在东山再起了,因为他“争帝图王势已倾”,项羽此时已经在“势”上面输给了刘邦。

气势上,刘邦此时拥兵百万、良将数千、粮草充足;而项羽呢?八千子弟兵均已殆尽、虞姬自刎、乌江畔只有他一人和乌骓马一匹。项羽此时英雄末路,刘邦气势如虹,想必就是回到江东,项羽也逃不过刘邦的追杀,江东子弟没能召集到,自己却成天躲躲藏藏过日子。

运势上,楚汉争霸我们都知道刘邦是赢少败多,项羽本就万人敌,俘虏过刘邦的妻子和老子,还差点要了刘邦的命。虽然如此,但是项羽容不得人比他厉害,做事完全一副贵族世家的派头,所以给他献计的韩生曾谓“楚人沐猴而冠”来讽刺他,最后韩生被杀,项羽攻城拔地后最爱干的就是屠城。项羽虽然次次能胜,却输掉了民心和将心。

反观节节败退的刘邦,通过自己的权谋拉拢有利于自己的人,所以项羽当初分封的十八路诸侯最后基本上都听命于刘邦,刘邦还得到从项羽那边投靠过去的帅才韩信。

所以项羽失掉了自己的运势,身边唯一的谋士范增也被气死,这样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就是给他江东八十万人,可能最后还是因为自己的自大败给刘邦。

从命势上看,刘邦出身底层,项羽出身贵族。两者的性格从“彼可取而代也” 和“大丈夫当如此也”就有很鲜明的对比。刘邦虽然没有项羽坦荡,甚至到如今都觉得刘邦是个无赖,但是刘邦却能接势而为;项羽满身贵族气息,却因为自己的喜好失掉了很多能助他称帝的能人贤士,最后众叛亲离。所以个人觉得从命势上来说项羽能重来的话,他也是走不远的,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王安石也说项羽“中原一败势难回”,虽然感觉有点续胡曾的貂,但是项羽想重来,那还要问江东子弟答不答应——“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项羽输在了“天时地利人和”,却赢得了千年来文人的爱戴,毕竟在中国“不以成败论英雄”。

但个人觉得“江东弟子多才俊,君王势倾难再起”!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