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两会”上,沈阳市长姜有为强烈发声:恳请支持并批复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指导沈阳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新出台的国家新一线城市排名,沈阳再次入围;年前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中,沈阳GDP6470亿,长春5904亿,甩开长春足有566亿,成为北京以北最首位。这些信息似乎在预示沈阳获批国家中心城市已经板上钉钉,但也有种种迹象表明,事情没这么简单,长春才是国家未来东北之星。

一、东北板块中心位置

一直以来东北振兴,都存在两理论,第一种是南北双星理论,即北部哈尔滨、南部沈阳,南北交相呼应实现东北振兴;第二种是单核理论,选取沈阳或长春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向四周辐射,带动东北振兴。依据东北现有实际,人口1.08亿,国家同时在东北板块,扶持两个中心城市难度很大,所以单核理论才是较为切实可行大政方针。国家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具备引领区域发展,沈阳偏居一偶,距离东北最北部足有1300公里,显然沈阳的区位不具备辐射、引领功能,如果沈阳成为东北板块中心城市,无疑会大幅吸血整个东北地区的人、财、物等资源,人口大幅向沈阳、大连迁移,加剧黑龙江、吉林的人口流失,广阔的土地资源更加荒芜,而长春则位置恰好适中。

二、环渤海经济圈不需要又一个中心城市

环渤海经济圈共有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大连、沈阳、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一众新一线、二线城市,还有未来发展可期的雄安新区,无论是政治影响力,还是经济规模都一个庞然大物,此时沈阳、济南同时恳请批准国家中心城市,从国家战略发展、资源投入都显得那么不恰当,未来三个城市应该是东北板块长春辐射东北亚,西北板块乌鲁木齐辐射中亚、贯通亚欧经济走廊,西南板块昆明辐射东南亚和南亚。

三、长春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可期

2019年,在国内各大车企产销同比下滑的大环境下,长春总计生产销售280万辆,红旗品牌全年销售突破10万辆,同比增幅超200%;奔腾全年销量12.05万台,同比增长了33.4%。疫情也无法挡住红旗国潮魅力,2020年1-5月销量突破54,600辆,同比增长116%。现今华为在长春设置第九研究所,业务主营智能汽车、人工智能等;中兴在长春设置北方运营中心,探索5G、C-V2X、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与智能驾驶、智能制造等技术。长春也相应提出建设两个万亿级产业链,一个是汽车产业链,一个则是电子信息产业链,并在长春西南位置规划建设国际汽车城,长春已准备好成为国家智能造车中心,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四、国家战略产业发展格局

全球爆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东北经济既是一次危机,同时也是一次机遇,一方面国家将更加注重7大板块区域的均衡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将更加注重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产业,如医药、粮食、肉类等等。疫情影响,澳大利亚、越南等国,滋生出断供哄抬物价举措,吉林、黑龙江则是我国玉米、大豆的主要生产区域,直接发展肉牛、奶牛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形成产业替代;现今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短板就是药品研发行业,电影《我不是药神》基本反应了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而医药产业恰恰是吉林省的特长,十大企业有四家是药企,修正药业、通化东宝药业、吉林敖东药业等等,国家因疫情必将大力扶植和重点招商相关企业,形成研发和生产的全链条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