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宗朱常洛虽然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撒手人寰,但他登基之后是想革除弊政的。如将其父皇搜刮的内库金银拿出来充作军费,颇得民心。同时,他对自己的老师叶向高颇有好感,想施行新政,登基后几天便下诏请叶向高还朝,但诏令还未到叶向高的手上光宗就去世了。

明熹宗接任后,仍促使叶向高还朝。叶向高多次推辞而不能,于天启元年(1621年)回到阔别六年的北京,再担任首辅。三个月后便促成了一件大事,给张居正平反。

明光宗 网络图片

当年万历皇帝同时任命于慎行、李廷机与叶向高三人为内阁辅臣。于慎行刚抵北京就病死,叶向高为其写墓志铭, 有一段是歌颂于慎行在张居正祸发之后的公正态度,于慎行希望主持此案的刑部侍郎丘橓不要一味迎合皇上,制造冤案。叶向高写墓志铭时在首辅位上,万历皇帝也健在。可见他对张居正的改革新政是持肯定态度的。

张居正 网络图片

明光宗登基后将被贬谪罢斥的大臣请回京城,其中有邹元标,邹元标是一个学者型官员,一辈子刚直不阿。此番回京,主动追述张居正的功绩。其时,万历皇帝已死。

叶向高用一帮老臣的影响力,建议明熹宗为张居正平反。天启三年(1623年)间,在张居正去世四十年之后,熹宗宣布为张居正平反,这一天正是张居正的诞辰。

明代所有的帝师中,悲剧性最大的两个人,是方孝孺与张居正。熹宗同时给这两个人平反,叶向高功不可没。给二人平反,本可期待着熹宗还有善政,不幸的是,他深深信任的大太监魏忠贤与奶妈客氏,致使朝廷陷入黑色恐怖。

天启四年(1624年)六月初一,左副都御史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朝廷中正直与邪恶的斗争由此进入白热化。

杨涟递交《劾忠贤疏》弹劾魏忠贤时,谕德缪昌期正拜谒叶向高。缪昌期是叶向高的得意门生。缪昌期告诉他杨涟上疏,叶向高大惊:“杨涟这是轻率之举,除掉魏忠贤,熹宗身边还有谁呢?”缪昌期听此回答更吃惊,:“是谁用这种话欺骗你呢?魏忠贤这种人该杀呀!”说罢起身而走。

叶向高态度暧昧,引起大批官员的不满。此时年逾六十的叶向高的确变得圆滑了。但他不肯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而是审时度势,认为眼下铲除魏忠贤的时机还不成熟。

魏忠贤 网络图片

杨涟劾疏上呈后,大臣相继有数十人跟进上疏,一时间局势非常紧张。有人建议叶向高将此事交给大臣讨论,可能取得胜利。叶向高认为眼下最好的办法是由内阁从中做工作消化矛盾,不要让大批官员因此而酿悲剧。于是,他给熹宗写信,一方面肯定魏忠贤忠君勤劳,一方面又说魏忠贤滥用皇上对他的宠信,导致内廷与外官对立,建议让魏忠贤回家闲居。

叶向高书法 网络图片

魏忠贤看到这封信后很不高兴,便请人捉刀给熹宗写信为自己辩护。同时,还派出大批宦官围攻叶向高的居所。叶向高又给熹宗上疏说:“国朝二百余年来,从未发生过宦官围攻内阁大臣府第的现象。臣现在若不辞掉首辅之职,将有何面目见士大夫!”熹宗收到信后好言慰留,但叶向高去意已决,一连给熹宗写了二十余封辞职信。

天启四年(1624年)七月九日,即杨涟上《劾忠贤疏》后一个多月,叶向高得到熹宗批准辞职返乡。叶向高离京之后,由于少了一个既存正气又有能力与魏忠贤周旋的人物。魏忠贤便肆无忌惮地大兴冤狱,大开杀戒,京城之内群魔乱舞,善类为之一空。

明熹宗 网络图片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明熹宗皇帝在乾清宫驾崩,年仅二十三岁。几天后,叶向高在家乡病逝,享年六十九岁。

孤臣白发三千丈,用此来形容叶向高的一生,是最恰当不过了。十七年后的1644年,运行了近二百八十年的大明王朝灭亡。如果这一年叶向高还活着,他将是八十六岁的老人,幸亏他没有这么高寿,否则,亡国之痛会让他五脏俱裂。

内容整编自:熊召政《孤臣白发三千丈——记清流领袖叶向高》《紫禁城》2010年12月刊,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