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宗朱常洛雖然只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撒手人寰,但他登基之後是想革除弊政的。如將其父皇搜刮的內庫金銀拿出來充作軍費,頗得民心。同時,他對自己的老師葉向高頗有好感,想施行新政,登基後幾天便下詔請葉向高還朝,但詔令還未到葉向高的手上光宗就去世了。

明熹宗接任後,仍促使葉向高還朝。葉向高多次推辭而不能,於天啓元年(1621年)回到闊別六年的北京,再擔任首輔。三個月後便促成了一件大事,給張居正平反。

明光宗 網絡圖片

當年萬曆皇帝同時任命于慎行、李廷機與葉向高三人爲內閣輔臣。于慎行剛抵北京就病死,葉向高爲其寫墓誌銘, 有一段是歌頌于慎行在張居正禍發之後的公正態度,于慎行希望主持此案的刑部侍郎丘橓不要一味迎合皇上,製造冤案。葉向高寫墓誌銘時在首輔位上,萬曆皇帝也健在。可見他對張居正的改革新政是持肯定態度的。

張居正 網絡圖片

明光宗登基後將被貶謫罷斥的大臣請回京城,其中有鄒元標,鄒元標是一個學者型官員,一輩子剛直不阿。此番回京,主動追述張居正的功績。其時,萬曆皇帝已死。

葉向高用一幫老臣的影響力,建議明熹宗爲張居正平反。天啓三年(1623年)間,在張居正去世四十年之後,熹宗宣佈爲張居正平反,這一天正是張居正的誕辰。

明代所有的帝師中,悲劇性最大的兩個人,是方孝孺與張居正。熹宗同時給這兩個人平反,葉向高功不可沒。給二人平反,本可期待着熹宗還有善政,不幸的是,他深深信任的大太監魏忠賢與奶媽客氏,致使朝廷陷入黑色恐怖。

天啓四年(1624年)六月初一,左副都御史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大罪狀,朝廷中正直與邪惡的鬥爭由此進入白熱化。

楊漣遞交《劾忠賢疏》彈劾魏忠賢時,諭德繆昌期正拜謁葉向高。繆昌期是葉向高的得意門生。繆昌期告訴他楊漣上疏,葉向高大驚:“楊漣這是輕率之舉,除掉魏忠賢,熹宗身邊還有誰呢?”繆昌期聽此回答更喫驚,:“是誰用這種話欺騙你呢?魏忠賢這種人該殺呀!”說罷起身而走。

葉向高態度曖昧,引起大批官員的不滿。此時年逾六十的葉向高的確變得圓滑了。但他不肯與魏忠賢之流同流合污,而是審時度勢,認爲眼下剷除魏忠賢的時機還不成熟。

魏忠賢 網絡圖片

楊漣劾疏上呈後,大臣相繼有數十人跟進上疏,一時間局勢非常緊張。有人建議葉向高將此事交給大臣討論,可能取得勝利。葉向高認爲眼下最好的辦法是由內閣從中做工作消化矛盾,不要讓大批官員因此而釀悲劇。於是,他給熹宗寫信,一方面肯定魏忠賢忠君勤勞,一方面又說魏忠賢濫用皇上對他的寵信,導致內廷與外官對立,建議讓魏忠賢回家閒居。

葉向高書法 網絡圖片

魏忠賢看到這封信後很不高興,便請人捉刀給熹宗寫信爲自己辯護。同時,還派出大批宦官圍攻葉向高的居所。葉向高又給熹宗上疏說:“國朝二百餘年來,從未發生過宦官圍攻內閣大臣府第的現象。臣現在若不辭掉首輔之職,將有何面目見士大夫!”熹宗收到信後好言慰留,但葉向高去意已決,一連給熹宗寫了二十餘封辭職信。

天啓四年(1624年)七月九日,即楊漣上《劾忠賢疏》後一個多月,葉向高得到熹宗批准辭職返鄉。葉向高離京之後,由於少了一個既存正氣又有能力與魏忠賢周旋的人物。魏忠賢便肆無忌憚地大興冤獄,大開殺戒,京城之內羣魔亂舞,善類爲之一空。

明熹宗 網絡圖片

天啓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明熹宗皇帝在乾清宮駕崩,年僅二十三歲。幾天後,葉向高在家鄉病逝,享年六十九歲。

孤臣白髮三千丈,用此來形容葉向高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十七年後的1644年,運行了近二百八十年的大明王朝滅亡。如果這一年葉向高還活着,他將是八十六歲的老人,幸虧他沒有這麼高壽,否則,亡國之痛會讓他五臟俱裂。

內容整編自:熊召政《孤臣白髮三千丈——記清流領袖葉向高》《紫禁城》2010年12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