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五月,萬曆皇帝簽發詔旨,任命退休在家的原禮部尚書于慎行、禮部侍郎李廷機、南京吏部右侍郎葉向高三人同爲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與機務。

內閣之中,沈一貫與沈鯉同時退休後,只剩朱賡一位輔臣。朱賡爲人淳厚謹慎,爲政素無大過。二沈離職後,朱賡已經七十二歲,勉強支撐時局。其時,朝政渙散,朱賡實感力不從心,於是給萬曆皇帝寫了數十道奏書,希望他增補閣臣。萬曆皇帝概不答覆。萬般無奈,朱賡懇求退休,萬曆皇帝慰留,言官又不停彈劾他,兩相夾擊,朱賡死在了任上。

明神宗 網絡圖片

于慎行、李廷機、葉向高的任命,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于慎行勉強到任,但到京不到一個月就病死了。

在沒有老臣掌舵的情況下,兩位新任閣臣趕着鴨子上架,承擔起權力中樞的責任。而李廷機上任遭到言官的猛烈攻擊無法專注地工作。內閣的重擔,實際上落在葉向高的身上。

就這樣不知不覺到了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一天,禮科給事中王元翰帶着家屬徒步離開京城,掛冠而去。這個王元翰爲官四年,敢於揭露官場的腐敗和種種違法亂紀的行爲,遭到許多官員的忌恨。

有一個名叫鄭繼芳的御史,受唆使彈劾王元翰“盜竊國庫金銀”。王元翰上疏辯冤。萬曆皇帝仍然不聞不問。鄭繼芳之流便有恃無恐,派人將王元翰的家包圍封鎖。

王元翰無法自明,只好將自家箱櫃中的財物全部取出搬到大街上,聽憑那些包圍他家的官吏拿走,他帶着家人一路痛哭離開京城。第二天,吏部便將王元翰開除公職。

朝廷如此混亂,奸人囂張,君子去位,黨同伐異,正氣不伸。

坐在內閣值房的葉向高,儘管知道皇帝“自作孽,不可活”,他仍針對王元翰事件的發生,及時上疏懇請皇上整理言官,將言官近年上疏的奏章盡數發還給羣臣討論。

由於皇上的不作爲,言官們不再起到監察作用,而是利用彈劾的權力互相攻訐。責任雖在萬曆皇帝本人,但鬧成這樣子,又讓萬曆更加討厭。

於是,所有言官上奏給他的彈劾文章,他一律留中不發。這種不分青紅皁白、不分是非曲直的作法,使朝廷的監察系統遭到完全的破壞。葉向高身在其位,不得不擔心後果。於是提出發還言官奏章的建議,希望藉此明辨是非。但是萬曆皇帝照例是不置一詞。

明史 網絡圖片

葉向高步入仕途已經二十六年,其中在北京呆的時間不過六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南京擔任閒職。明代的帝師中,留下著作最多的兩個人,一個是宋濂一個是葉向高。

宋濂五十歲才入仕,此前一直教書做學問,所以著作多。葉向高雖然入仕早,但一直坐在冷板凳上,有時間讀書寫作,所以有着豐富的筆墨生涯。

葉向高書法 網絡圖片

葉向高之所以被萬曆皇帝選中入閣,第一是他的學問,第二乃是因爲他一直離權力中樞遠,沒有樹敵結怨,任用他各派力量都能接受。但是,在萬曆皇帝的心目中,他希望的首輔不是那種精明強幹勵精圖治的幹臣,只要能當好維持會的會長就行。張居正之後,首輔這個位子再不可能產生政治強人。

葉向高書法 網絡圖片

葉向高知道萬曆皇帝的心思。他上任之後,從不提重振朝綱,革除弊政這樣一些應該做也必須做的事情,而是順勢而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懇求皇上讓太子上學,補充缺官等。但是,即便是這樣一些事情,萬曆皇帝仍然不予採納。到這時,太子朱常洛差不多二十六歲了,但還是一個半文盲,萬曆皇帝阻止他出閣讀書,作爲名義上的太子師,葉向高痛心疾首又無可奈何。

內容整編自:熊召政《孤臣白髮三千丈——記清流領袖葉向高》《紫禁城》2010年12月刊,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