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爲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唯一一次勝算最大的北伐。彼時,趙雲,魏延,王平等一干猛將仍在,但他卻選中了馬謖作爲防守街亭的主將,說明他對馬謖還是非常器重的。

馬謖此人確實有真材實料,他能與諸葛亮徹夜長談兵法,在很些決策上跟諸葛亮的想法不謀而合,起碼在兵法理論上是過關的。

但爲什麼他在街亭之戰中會失敗得如此慘重呢?甚至會犯缺少水源這樣如此低級的錯誤呢?

一、錯失先機

當時諸葛亮的命令是抵達隴抵,據城而守。可馬謖率領軍隊剛到街亭時,聽說張郃的部隊已經到達了隴抵。所以,他只得放棄原先戰略,準備拒守街亭,可是街亭是一個寬達6公里的通道,而馬謖只不過比張郃早到兩天而已,根本沒法修築戰鬥工事。自己只不過領了一萬多兵,其餘五千由王平率領,但張郃卻有五萬多的兵力,況且騎兵比例比較高。所以。他經過盤算,此種情況要守住街亭基本不可能,於是,只好帶兵上山,幻想“居高臨下,勢如破竹”。

二、貪功冒進

馬謖作爲諸葛亮的接班人,雖然他獲得了丞相的青睞,但是在軍隊當中卻沒有多少實際軍功,他基本以參謀的身份出現。所以,在街亭之戰中,他急於想表現自己,想一舉成名,在先機一失的情況下,選擇了利用優勢地形,自我發揮,想效仿項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故事。但顯然他高估了自己,人一貪心了就容易犯錯,甚至連一些最基本的進攻機會也看不到。

張郃當時先率一萬輕騎兵到達了隴抵,那肯定是人困馬乏,防禦工事還沒有修築完成,而他的後續步兵還有兩天的行程才能趕來,但馬謖的軍隊卻是正常的行軍速度,到達街亭後,無論是體力和兵力上都是佔優,如果這時馬謖選擇舉兵而攻,或許要比死守街亭的勝率大得多!

三、囿於經驗

經驗常識並不是每回都對,還有一種觀點認爲,馬謖從小生活在荊州,隨後入了川,或許他去過西南很多地方,按照他以往的經驗,這些地方都不缺水,而且很多山上都有泉水,溪水。缺少水源根本不是問題,沒有在上山隨便往下一挖,水也就出來了。

但是他沒有想到,街亭四周的山與別處不同。這裏地處西北甘肅龍城鎮,屬於半乾旱地區,山上挖不出那麼多水。

四、剛愎自用

馬謖在看了街亭的地形之後,對王平說:“這一帶地形險要,附近剛好有座山,正好可以在山上紮營,佈置埋伏。”王平卻說:“丞相再三囑咐,要堅守城池,穩紮營壘,在山上紮營太過冒險。”這裏王平已經看到了馬謖戰術的缺點:一旦魏軍在山下切斷了水源,蜀軍在山上將不戰自亂。而馬謖剛愎自用,自以爲是,認爲自己熟讀兵書,根本聽不進王平的勸告,堅持要上山紮營。王平勸說無效後,只得央求馬謖撥給自己五千人馬,在他山下鄰近的地方紮營,從犄角之勢。

最終,張郃率領魏軍圍山,切斷了山上的水源,蜀軍在山上喝不了水,做不成飯,時間一長自己就亂了起來。張郃瞅準了機會,發起總攻,蜀軍四散奔逃,馬謖無法禁止,最後,自己也拋下了士兵,跑回了成都。

總結

雖然馬謖失街亭存在一些客觀原因,但是他始終是紙上談兵多,作爲統帥的實戰經驗少。而他性格上的缺陷:貪心、剛愎自用更是失敗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個人,把理論與實戰要結合起來,才能無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