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集结令#艾叶又称艾草,在襄阳被称为艾蒿,别看只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但在中医里却是一件宝贝。有祛湿散寒、止血消炎、杀虫消毒的作用。

在民间,艾叶被作为一种驱除毒虫的利器被广泛使用。所谓“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到了端午时节,整个襄阳城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上挂上艾草,杀虫灭菌,避凶禳福。

根据地方县志记载,襄阳人插艾草的风俗,和当年的“闯王”李自成有关。

想当年,闯王李自成率兵攻打襄阳。城里百姓为了躲避战争,纷纷外逃。

在逃难的百姓中,有一位中年妇女,身上背着一个五六岁的娃子(襄樊土话小孩的意思),手里拉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娃子,走到城西七八里的地方,见迎面来了一队人马,就慌忙钻进一片艾蒿里。

妇人不知,这队人马正是闯王李自成带的亲兵。

闯王李自成早已在马上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感到奇怪。

到了艾蒿边翻身下马,闯王把中年妇女叫出来,询问道:“你这位妇人,好不晓事,逃难时为何背着大娃子,扯着小娃子?”

那妇女说:“军爷,您不知道,这娃子是我从死人堆里捡来的,他的父母被官兵杀害了;这小的,是我亲生儿子。万一在战乱中,亲生儿子死了,我还可以再生;要是捡来的娃子死了,不就绝了人家的后代了吗?危急时刻,我宁愿舍掉亲生儿,也要保住别人这条根啊!”

闯王听罢,很受感动,随手拔掉一棵艾草交给那妇女,告诉她:

“不要怕,我就是李自成。我们打富济贫,保护穷苦百姓,不动老百姓一针一线。你回去把这艾草插到大门上,等义军打进城后,就不会入宅打扰你家,你还可以得到一些救济。趁现在仗还没有打起来,你快带着孩子回家吧。”

那妇女听了,向闯王磕了个头,拿着艾草,带着两个娃子又返回城里家中。

闯王攻下襄阳后,立刻开仓济贫,命人去到大街小巷,寻找门上插艾草的人家。

可是找来找去,见不少人家的大门上都插有艾草,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妇女家。

闯王心想:看来那位大嫂可真是个好心人,一定是她给穷人家说了插艾草的事。

想到这儿,闯王就吩咐义军说:“凡是门上插艾草的都是穷苦人家,都要给予救济。”

闯王判断得不假,那位妇女带着娃子回到家里,就把遇见闯王的事悄悄告诉了穷邻居。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全城,很多穷苦人家都在自家大门上插了艾草。

义军进城后,凡是大门上插艾草的人家当真都没受打扰,还都得到了救济。

闯王打下襄阳后称帝,把襄阳改为襄京。据说,这天正是五月初五端午节。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闯王李自成,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都插艾草,一直传到现在。

值得一说的时候,在襄阳采集艾草,还有些讲究。

到了端午节前几天,大家一大清早,趁着露水还没蒸发就要起床出门采艾。而且采艾人在出门和归家时,遇见人了不能打招呼说话,倘若碰见邻居或熟人只会意地点个头,便闪身而过。

据说,谁开口说话了,用艾蒿驱邪和治病就不灵验了。

故事讲完了,但有关襄阳的传奇故事却远远不止这些。咱们下回见,继续听我这个襄阳人给您讲述襄阳山水背后的有趣民间传奇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