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能呼風喚雨,下能隔空取物,氣功真有怎麼厲害?

最近一段時間,先是中醫在抗疫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而後出臺的一系列有關“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的規定,讓中醫再次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而中醫重要分支,“氣功”的爭議也再次浮出水面,引起了廣泛討論。

氣功熱始於八十年代,當時全國上下把“氣功”看做一種包治百病,強身健體的神功,不管是“開山劈石”的硬氣功,還是“修身養性”的內家功。只要有人的地方,都能看見各種五花八門的修煉心法。

或把脖子吊在樹上,或把手插入滾燙的鐵砂,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看不到。

小編當年正在上小學,也曾經看過幾本“氣功祕籍”,然而在劈了幾次磚頭之後,發現自己不是練功的材料,黯然退出氣功圈。然而回頭細想,好像也沒誰打通“任督二脈”,練成絕世神功。

這不禁讓小編感到迷惑,難道那些年練過的“氣功”都是假的?

翻開史書,古人從來沒有真正意義提過“氣功”二字。最多也不過是“行氣”,“吐納”、“導引”、“養生”等養生培功的活動。

即便氣功圈最喜歡引用的《莊子》中的一句話:“吹噓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爲壽而已矣。”也絲毫沒有提過“氣功”,最多稱其爲“行氣”,意思是“體內元氣運行”。

中國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提出了陰陽五行,建立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把這種思想從哲學反走衍生到生活每個領域之中,最終形成氣功。

早在漢代,張良幫劉邦奪得天下,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深山老林跟着赤松子學氣功。而從西漢墓中發掘的導引圖可發現,幾十個相貌不同的普通人各種“運氣”姿態,證明漢代已經有人開始“練功”。

如果說漢代人練氣功是爲了“強身健體”,到了魏晉時期,氣功就開始走向一條不歸路,被神話爲長生不老的功夫。

不知道是不是道士們打坐太久的緣故,長期煉丹導致中毒出現幻象,滿腦子的胡思亂想,漢代到魏晉時期,湧現了大量的“氣功修煉祕籍”。如《周易參同契》、《太平經》等等,不知道從哪琢磨出來的“奇技淫巧”,從理論上以及具體操作上,高屋建瓴提出了一系列的規範要求,完成氣功界90%的研究項目。

也就說,所有的氣功寶典大都是這個時期編撰的。這不禁讓人好奇,沒有前人的成功經驗作爲基礎,他們是怎麼琢磨出來的神功呢?

事實證明,這些聲稱可以“壽與天齊”的功法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神奇。著名的氣功師、醫學家、道教思想家陶弘景一生修煉氣功,也只活了83歲。

到了隋朝,古印度的瑜珈術跟隨佛教一同傳入中國,在原來的基礎上,氣功又添加了新的動作招式,開始具有觀賞性。

這一期間湧現出大量的民間氣功大師,他們或刀槍不入,或水火不侵,然而還有沒有一個長生不老。但也從此定了一個調子,氣功開始往表演化的路子發展。

到了宋代,經濟的繁榮,讓人們更加渴望長生不老。但過於枯燥,近似於“自虐”的修煉方法,讓富人們逐漸放棄“內功”,轉而選擇了更加花錢,更加簡單的長生方法,煉丹。

用錢能解決的問題,誰還願意受折磨。於是氣功跌下神壇,成爲窮人的玩意,變成了江湖絕技。

1840年,西方殖民者用大炮轟開國門,當“義和團”大師兄喊着口號倒在硝煙之下,國人驚恐地發現:再厲害的功夫也抵不住一顆子彈,所謂的“養生健體”也不如找西醫打一針。

於是,氣功從此徹底沒落,連同有關的各種養生術被視爲“封建迷信”,扔到了故紙堆裏。有更高級的洋玩意,誰還費勁練功呀!

不得不說,中國人真是絕對的實用主義者。

正如人們常說的“數學的盡頭是哲學,科學的盡頭是迷信。”當人類登上月球回望地球時,在短暫的興奮之後,更多是自我迷失。

八十年代,作爲中國科學界的大拿,錢老振臂一呼,從氣功說到了“特異功能”,洋洋灑灑寫出了上萬字的報告。提出“大力發展研究氣功”,提倡“實踐檢驗出真知”,掀起一股全民練氣功浪潮。

孩兒們,把氣功再操練起來!

一時間,天雷滾滾,如同脫繮野馬,壓抑許久的激情融爲兩個字,“練功”!連科學界也不能倖免,跟風研究出一大堆的氣溫怪論,氣功的“氣”不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客觀存在的超物質。

年輕的朋友無法想象,那個年代有多荒誕。每個城市都有“氣功大師”,每天都有無數的氣功報告會。大家頂着一口不鏽鋼鍋,感受氣功的神奇偉大。

這些“氣功大師”融合養生、表演、科學爲一體,小手一擺,對試驗者身體的某個部位發功,試驗者就能明顯感覺到發熱。而站在一旁的醫生測試體溫,居然報出高達攝氏60多度的結果,令人瞠目結舌。

和前輩追求長生不同,氣功大師更像是升級版的江湖雜耍藝人,把“氣功”從民間再次推上了神壇,以改良的“氣功”爲人治病,還能放光發熱,成爲了行走的“人體發電機”。

記得當時有氣功師發功表演,能讓兩三米之外的鐘表表針逆轉;隔空把粉碎性骨折接好;更有甚者呼風喚雨,控制天氣。

我的天,這是氣功,這明明是《西遊記》裏的神仙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