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千古一帝?千古一帝不是“秦始皇式”的“焚書坑儒”、破壞人倫、濫殺無辜,爲了一人之私將帝國胡亂瞎搞的世紀惡魔;千古一帝也不是康熙那種爲我國疆域做出巨大貢獻,卻將的帝王權術發揮到極致的極權帝王;千古一帝更不是成吉思汗那種將刀架在別人脖子上,逼着臣民高呼萬歲的破壞之王。千古一帝是我國至今很多人還引以爲傲的“四大發明”,其中三個來自他所管理的時代。

千古一帝是“唐宋八大家”中,有六個人生活在他在任的時期。但在作者眼裏,再好的帝王都不值得我們驕傲和吹捧,因爲所有帝制和家天下的東西都是這個世界上應該被淘汰的毒瘤。而這位千古一帝,爲何很少有人知道他呢?

·名人薈萃的千古帝王

如果你不知道這位皇帝,但我給你說幾個他所在年代發生的歷史小故事,你肯定不陌生。

金庸小說裏的喬峯、百姓心中的夢幻包青天、傳奇而又富有鮮明色彩的楊門女將,如果這些還不夠,那就再加上范仲淹、柳永這兩位大咖。

不錯,今天作者想說的人正是宋仁宗趙禎。

我國200多位皇帝中,能夠在死後被帶上“仁”這個儒家文化裏最牛字眼的皇帝就宋仁宗自己。

無論是被人無限稱讚的唐朝李世民,還是被人吹暈捧爛了的朱元璋,在真正的人品、道德、功業方面都遠遠不如宋仁宗這個在歷史上不起眼的皇帝。

如果不是子孫後代不肖,宋仁宗很可能成爲中國版的“伊麗莎白一世”。

爲什麼這樣偉大一位皇帝卻很少人知道他呢?因爲他用的治國方法十分低調,那就是“共治”二字。

·令敵人都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帝國皇帝

當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到遼國之後,遼國君王抓住宋朝使臣的手再三追問消息是否確切。不是他裝糊塗,而是他一時半會還接受不了。

當宋朝的使臣走後,遼國君王這樣對自己的宰相說:若論治國才華,我只配給宋仁宗執鞭牽馬。

在宋仁宗的在位42年中,宋遼兩國和平相處,百姓安穩,帝國富裕。但宋仁宗這一死,今後這種和平日子將一去不返。

其實,很多時候,戰爭真的就是上層建築裏掌權之人的貪婪所導致的。戰爭的目的就是你爭我奪,戰爭中犧牲最多,受傷最大的永遠都是窮苦底層。

而我國曆史上,任何一個王朝,沒有一次是真正亡於外患的,而都是因爲內部問題過於嚴重最後崩塌的。

這跟古代*家思想作爲治國標準有着直接關係,在*家體系裏,滿嘴仁義道德,但個人家族的利益往往總是高於帝國整體利益的。

虛僞、貪婪、欺騙纔是*家文化裏的精髓。

·揭開千古一帝的治國祕訣

宋仁宗之所以不被人知曉,正是因爲他的治國風格,那就他懂得分享。這裏的分享即指權力的分享、也有資源的分享。

對內,宋仁宗很小就即位,是養母劉太后這位比有武則天之才,但沒武則天之惡的女人一手扶植起來的。

在宋仁宗小時候,每天有士大夫給他講課,而權力則由劉太后和大臣共同掌管。

等宋仁宗親政之後,他最重視的就是宰相、言官、科舉進士這些人的勸告。

在整個宋代,一多半以上的宰相是通過科舉的草根之人。因此,宋則被歷史學家稱爲“平民時代”,宋之後則被稱爲“流氓時代”和“奴隸時代”。

宋仁宗對自己和權力有多剋制,我們舉例說明。

宋仁宗很喜歡喫江淮地區的一種魚,但朝貢預算裏並沒有這種魚。饞嘴的宋仁宗就可憐巴巴地將這個願望通過皇后告訴給了宰相夫人。

宰相夫人聽後感嘆說,堂堂一國皇帝,本該天下養,委屈成這個樣子,真讓人心疼。於是,宰相夫人回家之後就自己購置了十箱白魚準備送往宮裏去。

但這事被自己當宰相的老公知道之後,立刻扣下了八箱,僅允許夫人送給趙禎兩箱。宰相的說辭是,即便他是皇帝,也要按規矩來。

皇帝都知道不可隨意給民間增添朝貢名目,你更不能以私人之情獻媚陛下。

我這樣做,即防止別人說我們是裙帶關係,又讓陛下明白其意。

這樣的君臣,能不團結一致嗎?

而對外,宋仁宗積極開放“馬市”,和遼國建立起來了平等往來的貿易關係。

在很多人眼裏,馬市是宋朝的屈辱。但長期來看,佔便宜的反而是宋朝。雖然馬市中宋朝看似喫了虧,但幾十年如一日的貿易下來,遼國所購買的食鹽、鋼鐵、手工品等使用的錢遠遠大於他們從宋朝得來的。

不夠怎麼辦?那只有拿馬匹和皮毛等物品來換了。而宋遼兩國在宋仁宗死後的交惡,很大程度上是和馬市貿易的惡化有着直接關係的。

這就是目光短淺和大智若愚的區別。

·宋仁宗的偉大功業

宋仁宗看似什麼也不管,什麼也不問,卻能將整個宋朝推向繁榮,將我國文化推向鼎盛。

再對比一下“朱元璋們”的積極折騰,以及他們所倡導的“程朱理學”,是不是有着本質性的區別呢?

很多說宋朝屈辱,和親、歲幣、馬市、割地,而明朝從沒有這些。

如果真是這樣,明朝土地從朱棣時代到天啓年代已經縮水了三分之二,這又怎麼說呢?而明朝的“朝貢貿易”,哪次不是對外送錢?

宋朝在沒有燕雲十六州的天險保護下,周邊有西夏、遼、金、蒙古這些強國,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而這種奇蹟的背後,離不開宋仁宗將權力分享所作出的剋制和努力。

其實,對於封建帝王來說,他什麼都不管,有時反而纔是最好的管理模式。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只要皇帝不瞎折騰,每過幾年,全國就能繁衍生息,並創造一個太平盛世。

相反,越喜歡折騰的掌權者,最後他對帝國和後世的傷害越大,這就是老子提倡的無爲而治理論吧!

有時候,歷史就是這樣子,很多人永遠也讀不明白。

鄭和下西洋不賺錢嗎?明武宗正德皇帝真的只知道玩遊戲和野獸嗎?宋仁宗的“仁”字真的是那麼容易得來的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