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A和男友正式交往两个月,两个人从确定关系后便达成约定:

每天起床要互发"早安",睡前要发"晚安",上班下班都要发信息打招呼,分开吃的每顿饭都要告诉对方今天吃了什么,每周再忙也要抽出时间一起吃三次晚餐,周末抽出一天约会相处。

刚过完两个月纪念日,小A就向我抱怨说自己对于这样的交往感到疲惫,一开始觉得甜蜜的每天问候,到后来就觉得像没话找话。

有一种亲密关系,叫做"我们之间看似哪儿都好,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在外人看来他们感情稳定、关系亲密,但实际上太过于"例行公事"的相处,时间一长,往往会让亲密关系中的双方疲惫不堪,定期的问候联系和约会,成了一种打卡式的负担。

亲密关系中的"例行公事"实质上是一种亲密的假象

很多时候,过分强调遵守某种"例行公事",其实是对关系不自信的表现,虽然处在亲密关系,彼此的心却隔得很远。

两个人在一起会做很多恋人会做的事,表面上看起来两个人是亲近的,但是在情感上,并不亲近,反而会因为这种过于流于表面的亲密拖垮内心。

刚认识的两个人,渴望快速变得亲密,"例行公事"的相处,看似距离在靠近,无时无刻都在"打卡"聊天,实际上几乎没有真正有效的沟通,自然也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的亲密。当交往一段时间之后,这种表面上的亲密就导致了"假性亲密关系"。

假性亲密关系指很多人在情感里的连结处于很浅层的状态,然后又处于不作为的状态。

强行的"例行公事"之所以导致假性的亲密,是因为这种模式潜藏着双方对这段关系的低信心,缺乏安全感,渴望亲密,却又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亲密。

亲密关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关系进入例行公事后,所形成的一种对彼此固有印象的负面惯性而导致的。一旦相处走向僵化模式后,任何问候和仪式感都失去了关怀的意义,更多的成了敷衍,增加了厌倦。

学会用"刺猬法则"经营感情

两个人在一起,其实最理想的状态是安全型的依附关系,亲密关系中的双方对彼此感到安心、信任,有着天然的安全感,不会有焦虑或者不信任的感觉,然后互动过程和情绪流动都很顺畅。

亲密关系中适当的距离感是至关重要的,刺猬法则在这当中发挥关键效用。

一个心理学试验,把几只刺猬放到寒冷冬季的户外空地,这些刺猬会由于寒冷而拥抱在一起。但相互靠得越近,它们身上的刺会刺疼同伴,刺痛让它们分开,但之后的寒冷又迫使它们再次围拢。经过一番折腾之后,它们终于在无数次尝试之后找到了一个最为合适的距离,去保持一个彼此忍受最轻微的疼痛又能最大程度相互取暖的距离。

刺猬法则便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心理距离效应。

当两个人距离过近的时候,很容易变成彼此投射的载体,这种情况我们很容易把自身坏的一面和弱小的一面投射到对方身上,此时的另一半就代表了我们不接纳的自身的那部分。

当我们用"例行公事"强行拉近彼此距离时,一旦进入疲惫期,沟通就会先入为主地夹杂着很多的情绪和评判,看似一直都在沟通交流,其实都是无效的。

运用"刺猬法则"去经营亲密关系,能够很好地避免"近攻"的情境,彼此留有空间,不至于双方在这段关系中感到喘不过气。无论是日常问候还是仪式感和惊喜,都要跟随彼此的内心,关心和浪漫要从心出发,而不是遵循某种约定,不要没话找话,或是追求纪念日的仪式感和惊喜等等。

当你看见有趣的事物,第一时间就是想到要发给对方,突然间想对方了,想要立刻告诉ta,在这个随心而动的过程中,彼此才能更加看清自己的心意,"例行公事"的联系只会模糊情感。

怎么才能找到我们渴求的爱和被爱,找到真正的亲密关系间的平安喜乐呢?

《亲密关系》中给出的答案是:放弃你的期望。你的伴侣不是你爱与幸福的来源,满足你的期待与使你开心不是他们的职责。爱和被爱,要从自己心里找。

亲密关系中的两人相处,把握适当的距离,给到彼此一定的空间,就像互相取暖的刺猬那样。不必刻意维持和谐美好的场面,坦诚对话,多一些有效沟通,真正去了解对方,了解自己的内心,让情感在关系中自然流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