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目前約14億,而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26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8%,印度人口年增長率爲1.2%。印度國土298萬平方公里,不到我國的三分之一,人口卻即將超越我國,可見人口密度之大,那爲什麼印度不進行計劃生育呢?

其實印度實施計劃生育的時間比中國還要早。不過,像印度國內破破爛爛的基礎設施一樣,這一關係國計民生的工程被印度政府搞砸了。面對不斷增長的人口和越發沉重的糧食、資源負擔,1952年印度提出了人口控制計劃,併爲育齡婦女提供避孕藥具和服務,同時開足馬力輔之以各種少生少育的宣傳。從這之後,各屆政府都在繼續進行這項工作。在印度所謂的“二五計劃”期間,印度在中央和各邦都設立了計劃生育委員會。早期的計生政策比較溫和,以勸導爲主,並沒有施加強制政策。在當時的印度,到處都可以看到印度政府設立的宣傳畫。打開收音機,就會聽到宣傳小家庭的歌曲。甚至在火車站,都能看到印度政府設立的絕育站。對於絕育的人,政府還會給予物質獎勵。這和另一個人口大國中國當時的境地很相似:1953年,中國就提出了計劃生育,但此後20多年的時間裏,也基本採取宣傳和自願的方式,部分時期還有反覆。因此中國這段時間的人口增長速度也與印度非常接近。

1976年,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就授意國會修改憲法,再次推行計劃生育政策。這一次,印度政府採取的措施力度之大,手段之強硬,可以說是前所未聞。例如,計劃生育指標被納入公務員的績效考覈,只有完成指標才能升職加薪;對於生兩個孩子的夫婦,政府不提供借款、工作、住房和免費醫療;而生三個孩子的夫婦,必須要絕育,否則就要被處以罰款或監禁。這樣的手段,也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不過,英迪拉·甘地垮臺後,再也沒有一個領導人敢推出強制性的計劃生育了。

最有名的強制計生措施,莫過於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在1975年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實施的大規模絕育手術,主要是男性的輸精管切除術。其二子桑賈伊制定的推進計劃生育政策包括:領取政府補貼和獲取農業信貸之前必須出示絕育手術證明、第三胎以上的孩子無法入學、囚犯在絕育前不能假赦,有些部門還威脅以貪污指控那些不願意絕育的政府僱員。據統計,英迪拉·甘地時期有超過800萬人接受這種強制絕育手術。雖然印度官方宣稱這些人大部分都擁兩個孩子(及以上)的男性,但是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有很多接受這種手術的人其實是貧困潦倒的窮人和走投無路的流浪者,因爲地方官員爲了滿足絕育指標,往往爲“自願”絕育者提供豐厚的獎品——有時是一個半導體收音機。然而,這一政策招致了人民的巨大不滿,反對的聲音在平靜的水面下湧動。大規模的強制閹割成爲1977年英迪拉·甘地政府選舉失利的重要誘因。國大黨在此次選舉中慘敗,計劃生育正是其中最爲民怨沸騰的一項政策。

更爲重要的是,印度的教派衝突此起彼伏,每個教派都不想限制自身的人口數量,以免處於劣勢。印度自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民衆既然反對政府強制推行計劃生育,政客爲了取悅選民,也宣稱這侵犯人權,有悖民主自由的精神。印度的重男輕女觀念也比較嚴重。印度的人口現狀,正如他們備受爭議的火車掛票一樣。用不了幾年的時間,教科書又要改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