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你希望回到哪個朝代?

據說,許多人選擇了宋朝。宋朝相對開明的政治、繁榮的文化等,都是魅力所在。而生活於宋朝的諸多偶像大咖,一定也吸引着大家回去一睹真容和風采,他們是蘇軾、李清照、岳飛……

李煜的名字應該也在這個人物欄中,雖然他是南唐的後主,是宋朝的囚徒。

李煜身上的那股淡淡的憂傷,實在是迷人,即使放在歷史長河中去品賞,也很少有人能出其右。他是最頂級的憂鬱男神之一。

李煜的憂傷,不是“爲賦新詞強說愁”,也不是兒女情長,連接着江山社稷,更爲悲壯。

唐宋之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度時期,歷史上叫作五代十國。那時,政權一個接着一個出現,或者同時存在。各種國家名,讓人眼花繚亂。就是在這種情形之下,李煜的爺爺李昪(音“便”)建立了唐。

他的爺爺想恢復曾經十分強盛的大唐王朝,爲李家奪回天下。其實李昪本名叫徐知誥,但他就是認準了自己是李唐皇室的後裔。

李昪所建立的唐朝,偏居一隅,混跡於當時一衆貼牌政權中,氣象不可與前唐同日而語,後人稱之爲南唐。

南唐相繼有三個主人,以前中後區分,李煜的李後主之名由此而來。等到李煜接管南唐的時候,一個強大的宋朝已經脫穎而出。宋太祖趙匡胤先是通過“陳橋兵變”,得以“黃袍加身”。他剛走馬上任,正意氣風發,接着就使出了一手漂亮的“杯酒釋兵權”,從而把大權牢牢地抓到了自己手裏。

但面對李煜這個憂鬱男神,究竟該如何處置,趙匡胤同志或許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糾結過。

李家的威脅有多大,或者說,李家是否構成威脅?這是一個問題。

李煜的爸爸眼看局勢生變,便乖乖地自削帝號,把自己降格爲唐國主,並在宋朝建立後主動臣附。權柄交到李煜之手後,李煜同樣無意於與宋爲敵爭什麼天下,只想偏居一隅,做個安靜的美男子。

即使如此,趙匡胤同志依然不放心,在政權穩固後,便派遣十萬大軍向南唐展開進攻。

眼看宋軍兵臨城下,李煜再次誠懇地表明心跡,說我只想做趙匡胤同志的朋友,絕不會做趙匡胤同志的敵人。

而趙匡胤從爾虞我詐中一路摸爬滾打出來,疑心重重,他坦率地回應道:“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有些幸運,趙匡胤似乎看出了李煜這小子有些不一樣,沒有直接了斷引起他擔憂的“鼾睡者”。

他把李煜押到了京城開封,提供了十分不錯的生活待遇,讓他好喫好住。

李煜當然無心消受。

好歹也貴爲一“國”之主,瞬間成爲了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囚徒。他的歲月靜好夢徹底破滅了,天天向東望着家國故土,無盡憂傷湧上心頭。

李煜沒有把這些心理活動深藏在心中,寫成了一首一首的詞。

在歷史的長卷中,趙匡胤作爲宋朝開創者,得以留下了大名,而李煜雖不是成功的帝王將相,卻因在詞創作中取得較高成就,轉而以詞作者的身份名留史冊,隱隱約約站到了趙匡胤同志的旁邊。

來讀讀他的詞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一讀就懂,濃濃的“亡國之音”。李後主的憂鬱男神形象,自此定格下來。

不知是不是因爲李煜總是毫無保留地吐露對故土家園的眷念,讓趙匡胤感覺威脅、挑戰、難堪?趙匡胤終究沒有容下這個憂鬱男神,賜鴆毒殺。李煜享年41歲。

從文學角度看,李煜詞作,擺脫了晚唐五代“花間派”的束縛,“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爲士大夫之詞”(王國維語),爲宋詞的興盛拉開了序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