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瞬的回眸让太宗惊艳,那一份不屈倔强可以茕立岁月,无论际遇如何跌岩起伏,不论王朝如何马不停歇,她也要歌尽桃花扇底风,成为风轻云淡的过往。

她就是隋朝公主,唐太宗杨妃,唐吴王李恪的母亲,她在江山更迭的动荡岁月里边走边爱,温暖、坚强,而富有力量!

在浩如烟海的丹青史册中,唐太宗杨妃或许称不上名人;在刻板压抑的男权社会中,在男人们你争我夺的江山更迭中,她无疑是受害者。

然而,面对世事沉浮,她既不心灰意冷,亦不畏缩轻生,更不恨结于胸,而是勇敢地担负起帝女的使命边走边爱。她看尽浮华盛世,随着岁月的沉淀,淡定低调,用女性独有的温柔、坚韧,富有力量地造就自己的传奇人生,展现了女性独立、智慧、坚强的一面。

她出身于帝王贵胄之家,是隋朝第二代帝王杨广之女,她的家族拥有强大的美貌基因,上至外曾祖父北周柱国独孤信,父亲隋炀帝杨广,叔父秦王杨俊、汉王杨谅、蜀王杨秀,姑母乐平公主杨丽华、兰陵公主,兄弟齐王杨暕、赵王杨杲,姊妹南阳公主;下至侄儿隋恭帝杨侑、杨侗,均在《隋书》记载“美资仪”或者“美风仪”。根据遗传学,我想,她定是位容貌美丽气质佳的女子。

杨广酷爱读书,甚至斥巨资修了观文殿,以尽藏历代典籍,文采更是风流,融合南北诗风,为后来的盛唐诗歌奠下基础。史书记载,杨广对宫女尚且要求会诗文,可以想见,作为为数不多的帝王子嗣,在这样一个提倡读书的家庭氛围中,她一定从小接受了颇好的教育培养,不仅会读书,而且读书量与广泛度亦是当时女子中可观。

大业年间,杨广开凿大运河、北御突厥、两下扬州、三征高丽、西巡张掖,甚至爬上海拔4000米的祁连雪山,打通丝绸之路,游历之多、之远实属帝王中罕见。而史书又记载说,杨广御突厥、下扬州、征高丽、巡张掖时,均带着一众朝臣、后妃宫眷,再从考古发现,就连南阳公主的女师都能随行征高丽,可以想见,作为仅有的三男两女中的幺女,她极有可能是中国史上,屈指可数的游历过南北,足迹贯穿东西的公主。

不同于同时期大多数从小养在深闺人未识,第一次出家门便是出嫁的贵族女子,年少时期的杨公主便览群书,广阅历,频繁出席各种盛典和各国朝圣的大场面,尽显帝女风范。

她的父亲雄才大略,但同时也是急功近利的,浩大的工程超过了百姓的忍受能力,大业后期,天下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政治改革更是触动关陇集团的各方利益,导致天下大乱,无力回天,她人生的转折便来临了。

大业十三年,她的表叔太原留守李渊,以匡扶隋室的名义,攻入隋都城大兴,立她的侄子杨侑为帝。第二年,也就是大业十四年,她的父亲杨广在江都宫变被弑,她的亲人死者不计其数。

紧跟着,杨侑禅位,李氏代隋,定国号为唐。隋朝复国希望彻底覆灭,她从九天之上的帝女,一夜之间变成了国破家亡、父死兄亡的前朝公主。

不过幸然,李唐以“尊隋”的名义,得到隋杨的禅位,杨公主在李唐的日子虽不似从前那般显贵,但日子应该还是可以的。从新唐书记载隋炀帝女“地亲望高,中外所向”便可见一斑。

她入了秦王府,嫁给了李世民,她的地位绝非亡国的南陈公主能够比拟的,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一来,是隋禅唐,而非唐灭隋古代奉行二王三恪制,唐接受隋的禅让后,李渊奉杨侑为酅国公,行隋正朔,车骑服色,一依旧章,以北周后裔介国公,共为二王后。因此,故杨公主绝无可能如隋灭陈后,南陈的诸位公主成为战利品分给诸王子功臣,更不可能如北宋亡国公主般被金人掳掠蹂躏。

二来,隋亡后,弘农杨氏作为关陇大姓之一,势力尚存,观王便是最好的例子。

三来,李杨为表亲,隋独孤皇后颇为照拂李渊,隋唐时,未出阁的少女可以在长辈在场时与亲戚相见,因此,杨公主与李世民极有可能为旧识,甚至颇为熟悉。

所以,前隋杨公主嫁与新唐秦王,有感情基础的两人结合,不仅从血缘上,更从政治上充实了李渊家族的根基。毕竟隋唐时期典型的门阀政治,就是世家大族之间频繁通过婚姻缔结政治同盟,彼此之间互为姻亲、盘根错节。李杨的结合,为秦王李世民在赢得隋朝旧臣的好感与支持上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

年少的女子,经历繁华落尽,大厦倾倒,国破家亡,父死兄亡,亲人散落天涯,又沦为侧室,内心定是充满了悲恸、煎熬与纠结。

然而,苦难亦造就了她的勇气,她以超强的抗压能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随波逐流,也不恨意迷心,更不自伤自尽,而是勇敢的担负起前朝帝女的责任,坚毅的嫁入李唐。

虽然经历了乱世、战争和死亡,她也没被蹉跎掉爱的能力,她爱国家、爱父母、爱亲人、爱孩子、爱丈夫,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尽乃是不孝,况且隋杨人丁散落,她又怎能怯懦、怎能自戕呢?死,不难,难的是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能等到与远去突厥的亲人团聚的一天。

爱子李恪出生了。

李恪才德兼备,善骑射,能文能武,性格豁达不争,英明果断。从李恪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杨公主是一个优秀的母亲,李恪为人淡定、豁达低调,定是随她的。她没有把恨意、伤痛延续给下一代,而是将人世间最好的情感——母爱给了儿子李恪。

只有一个沐浴在爱中长大的人,才能正直、阳光、优秀,让当时的史官、天下人,后世的名人、伟人给出那么多正面的评价,这正说明了他母亲杨妃的教育颇为成功,且一直影响着后代。

李恪的后代也多是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出色优秀的栋梁之才,有“吾家千里驹”的李千里,岭南招抚叛臣的李琨,更有友爱兄弟、清正廉洁、拓地千里、擒拿契丹酋长的李祎等等。

杨妃的某些运道极好:她出生时,父亲杨广是次子,仅是晋王,她也不过是个亲王女,封县公主。随即,晋王成了太子,后来做了皇帝,她成了帝女。

她嫁给李世民时,李世民是次子,仅是秦王,她也不过是个亲王侧室,但随即,她的丈夫成了太子,最后做了皇帝,她成了皇帝的正一品杨妃。

正如《红楼梦》的只言片语掩盖不住林黛玉之母贾敏的不凡:她风华绝代,才情不凡,是见证贾府最鼎盛时期的贵族大小姐。

同样,史册的只言片语也同样掩盖不住太宗杨妃的传奇:年少时,读书增长了她的学识,游历开阔了她的眼界,后来的苦难,也磨砺了她的勇气。

她亲历了大业、武德、贞观三朝的风云变幻,没有愤恨颓废,没有自怨自艾,她选择了在江山更迭的动荡岁月里边走边爱。

她虽是一个温柔的弱女子,却也是一个会审时度势,找清定位,内心富足、拥有惊世骇俗的勇气,富有力量的传奇女人。

本文作者:银河克里斯

《旧唐书》: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类己。既名望素高,甚为物情所向。

《新唐书》:善骑射,有文武才,地亲望高,中外所向。英果类我。

《册府元龟》:恪善骑射,太宗甚爱之。

《资治通鉴》:恪有文武才,太宗常以为类己,欲立为太子,无忌固争而止。

《大唐新语》:恪善骑射,太宗尤爱之。

《文献通考》:李恪出镇宋州力荐贤才出士,将州内治理得很好。

《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史臣曰:“太宗诸子,吴王恪、濮王泰最贤,皆以才高辩悟,为长孙无忌忌嫉,离间父子”。

王夫之:恪之至亲而贤。

毛泽东: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莫如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