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看過某著名小小說作家的一篇小小說,小小說的內容大概是,妻子懷疑丈夫有了外遇(實際是沒有),然後兩個人鬧矛盾。然後這個作家安排一個機會,讓丈夫懷疑起妻子有外遇。

作家的意思是,要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這個作家的這種做法,屬於把自己的思想強行灌輸給別人。如果你使用“兩個視角”來講故事,既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還能從中思考一個人的價值觀。這樣寫,比起作家強行讓角色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思考維度多了很多。

所謂的“站在對方角度去思考問題”,不是真的讓角色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而是“反面人物站在反面人物思考問題”,“正面人物站在正面人物角度去思考問題”。

就像某些人所說,傳統小說作品,並非沒有垃圾作品——作家其實只不過仗着自己的名氣來發表。傳統小說作品,不意味着都比網絡小說有思想。只不過現在,網文因爲輿論的問題,傳統作者不能四處宣揚自己寫網文。

其實傳統小說寫不好,還不如寫網文呢,因爲兩者都沒價值(當然這是一種氣話,不是說,網文都是糟粕)。

新人作者,可以給讀者灌輸大道理,因爲畢竟剛開始寫作。但是對於五六十的作家,還玩這一套,這輩子就完了。

作品的思想,是通過技巧來體現的。所以我們需要創作技巧來體現思想,而不是跑過去教育讀者:你應該這麼做,你應該那麼做。問題是,作家怎麼知道“這麼做”就一定是對的?

當然,一個人的思想,並非是一開始就有的。比如以前我小說,就挺喜歡那些給讀者講道理的作品。但是現在我不喜歡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