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吴面临生死存亡之际,《白话资治通鉴》记载:(孙权)就拔出刀来,向面前的书案一砍说:“文武官员中有谁敢再说应当曹操投降的,就和这张书案一样!”孙权哪里来的底气和魄力,决定与曹操一搏?在特殊的情况下,孙权的成功关键就在于抓住了关键少数,挽救了东吴,创造了东吴的辉煌。

三国时期,曹操南下,准备一统中国。曹操写了封“恐吓信”给孙权说:“近来我奉朝廷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旌旗刚向南指,刘琮就已经投降。现在我正训练水军80万,打算到江东和你较量一番。”“攻城先攻心”,此时的曹操已经完全不把刘备放在眼里,他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孙权。这封信是“高举高打”,就是要用“恐吓信”的方式,来摧毁和瓦解东吴的抵抗意志。

孙权把这封“恐吓信”拿给众臣传看,长史张昭等人吓得惊慌失色,率先主张投降,随后众臣附和。鲁肃看孙权郁闷地走出会场,这是被气得尿都下来了。鲁肃趁孙权上厕所之机,追随而去,说出了自己迎战的主张。鲁肃是聪明人,他说服孙权抗曹的原因,是看透了孙权的心思和痛处:别人可以投降,唯独你孙权不能!所以鲁肃指出:投降,对于低级官员可以平安无事,但你孙权是曹操的竞争对手,曹操早晚会灭掉你。鲁肃问:“将军迎操,欲安所归?”

权那里肯投降,父亲和哥哥创下的基业,自己又是一代枭雄,鸡头早做习惯了,岂能当凤尾,况且人家还不要你当凤尾巴上毛!但东吴此时的实力与曹操80万大军相比悬殊实在太大,而且众大臣的意见都是偏向投降。孙权在得到鲁肃的支持后,方才逐步坚定了抗曹的决心。但抵抗曹操,不惜破釜沉舟,还需得到一个人的支持,那就是军方的代表人物周瑜。于是,孙权按照鲁肃的建议,急调身在鄱阳的周瑜回来共商大计。这时,孙权的尿在厕所里撒得非常通畅,尿完后全身精神抖擞,回到室内,对众臣说今天的会就到这儿。

从鄱阳赶回来的周瑜对孙权说:“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但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将军以神武英雄的才略,又凭借父、兄的基业,割据江东,统治的地区有几千里,精兵足够使用,英雄乐于效力,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清除邪恶的贼臣。”随后提出了可以战胜曹操的三点理由:一是曹操的兵力号称80万是虚夸的;二是曹军是疲惫之师;三是新投降的心怀猜忌。

孙权被周瑜的三针鸡血一打,斗志更加昂扬。有了周瑜的支持,底气冲天,下一步就是如何统一思想了,这是大领导的事。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召众臣开会,在一片乱糟糟的议论中,当周瑜阐述了自己的迎战主张后,孙权站起身大声说:“曹操老贼早就想要废掉汉朝皇帝,自己篡位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与我孙权。现在,那几位英雄都已被消灭,只剩下我还存在。我与老贼势不两立。你主张迎战曹操,正合我意,是上天把你赐给了我!”孙权拔出佩刀,向面前的书案砍去,说:“将领官吏们,有胆敢再说应当投降曹操的,就与这个书案一样!”于是散会。

思想统一后,“上下同欲者胜”,就是后来的孙刘联军和火烧赤壁之战,完胜曹军。这场争论的解决给人的启示有三点,一是如果交给众臣集思广益,在投降派占了多数的情况下,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降了事!二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拔刀就是砍十张书案,可能也起不了什么作用。三是孙权抓住了关键少数,魄力因此掷地有声。如果没有关键少数的支持,孙权砍下书案的一角,就应该是自己的头了。(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