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南醫科大學公佈的碩士研究生擬錄取公示名單中,一對相差25歲的母女的名字赫然在上。她們是勵志向上的母女,也是在一個醫院共同工作的同事,而且,在未來的三年裏,她們也將是在一起學習的同學!

母親白永旗,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兒科的護士長,今年已經50歲了,女兒(露露,小名)是2013級臨牀醫學專業畢業,白永旗被公共管理專業擬錄取,25歲的女兒被兒科學專業擬錄取。

露露幾次考研失敗,媽媽以身作則,實力陪考

2013年,露露考入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專業。4年後,2017年,讀大五的露露準備考研,但在此之前,她並沒有爲考研做過準備,最後裸考上陣,沒有考中。

在大學畢業後,露露被招進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這一年,他決定再戰一次,爲考研做了很多準備,然而遺憾的是,二戰考研的她再次失利了,這對她打擊很大。

2019年,露露決定第三次考研,雖然前兩次沒有考上,但這一次她相信自已一定能考試。然而,在離考試還剩幾個月時間的時候,母親白永旗卻發現女兒好像並不在狀態,複習效率並不高。“12月考試,9月底了她仍不在狀態。我着急了,如果這次再考不上,對她打擊會很大,說不定就真的放棄了。”她非常擔心女兒以這樣的狀態下去可能效果並不理想,可能會再次失敗。

於是,媽媽爲了幫女兒找回狀態,樹立信心,她決定和女兒一起考研,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我也報名,陪你考。”在報名截至之前,媽媽選擇報考了西南醫科大學的公共管理專業研究生。

“如果她考上了我沒考上,真是太不好意思了。”——親媽實力“坑娃”,女兒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考上研究生。

分秒必爭!

露露在醫院,十分忙碌,責任重大。媽媽又是護士長,要負責很多事。兩個人不僅要工作,還要複習備考,時間十分緊張。

白永旗隨身帶着一本英語字典,充分利用瑣碎時間背單詞,同時她還制定了每天的學習計劃,每天必須要完成,即使今天無法完成,第二天也要補回來。

早上6點起牀,去上班的路上也要戴上耳機,邊走邊聽,不但充分利用了時間,同時也能鍛鍊身體。晚上下班後,就一個人在書房做題,一做就是好幾個小時,常常做到深夜一兩點。

露露則早睡早起,有效記憶。兩人報考不同的專業,考試的內容不同。但英語是必考的科目,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討論英語。

“平時我也經常在書房寫東西,老公沒覺得我有什麼異常。”直到考試前一週,朋友們約她但她沒能赴約,這時大家才知道,母女兩人一起考研了。

母親原本想用這樣的方式來鼓勵女兒,幫助女兒找到狀態,結果兩人紛紛考中,母女之間又多了一層關係:同窗同學。

看到這,我想,我們更不應該放棄,即使這次考研失敗,我們還有機會,即使是二戰、三戰!

我們永不言棄,共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