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由於近百年來,受盡外國欺凌,因此對於苦大仇深的中華民族來說,“愛國”是一個無比神聖的詞彙。自民國伊始,但凡有外國霸凌中國事件發生,都會引起極其強烈的愛國高潮,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候有關於愛國的文學藝術作品會極受歡迎。比如在1931年發生“九一八”事變之後,左翼電影在全國都極受歡迎,雖然當時國民政府當局一再查禁,但是民衆熱情高漲,各大電影公司也紛紛對左翼影人伸出橄欖枝,希望能領一時風氣,賺個盆滿鉢滿。

歷史在進步,但是民族性來說,從未改變。《戰狼2》於2017年上映之後,民衆情緒因此片十分高漲,“戰狼”這兩個字彷彿成了“愛國”代名詞。當然,也有不少人用這個詞來揶揄小粉紅。近年來,西方加緊對中國的圍剿,如此情勢之下,愛國熱潮也再掀巨浪,《戰狼2》生於此時,也成功於此時,並不意外。個人認爲,在這個時代,凡拍愛國電影,都是保本的買賣。

其實就個人來說,對《戰狼2》的故事內容並不喜歡,尤其是最後一段吳京舉着紅旗,這種刻意的愛國表現反而讓我渾身起雞皮疙瘩。中國人不是講內斂的嗎?這種狂轟濫炸地誇自己,也太有點自我膨脹,同時,吳京也難免有對政府拍馬屁之嫌。

如今《戰狼3》開拍在即,其內容大概還是以“愛國”爲名。我希望的是吳京不要如《戰狼2》那般露骨地去自我吹捧,雖然說拍愛國電影不是給外人看,但是愛得太張揚、太刻意、太粉飾,就算不怕外人說三道四,自己人看了也難免會不好意思。

《戰狼3》如果以“愛國”爲主題的話,希望儘量含蓄一些,人物層次也更豐富一些,不要再把主角塑造成“高偉正”的臉譜人。既然是拍電影,可看性、趣味性、深刻性當然重中之重,如果一味向“政治正確”靠攏,當電影市場“政治正確”成爲一股風氣時,愛國也就廉價了。

吳京的電影商業帝國開始於2015年的第一部《戰狼》,在此之後,他接連投資了《戰狼2》和《流浪地球》,這些電影有個共同點,就是“愛國”,似乎“愛國”成了吳京的賺錢法寶。北京登峯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法人是吳京的姐姐吳燕,但是吳京獨資的凱燃(上海)影視文化工作室對登峯國際控股90%,也就是說實際控制人還是吳京。這種創辦兩個公司,一個是上市公司,一個是個人名下的私企,當然是自我保護的手段。一旦上市公司倒閉,私企可以及時拋售股票止損。

吳京拍攝《戰狼》時,由於他個性獨斷,不喜歡爲資本操控,所以把自己多年積累的錢資再加上東拼西湊,總共湊足1000萬,投入拍攝。《戰狼》上映後斬獲5.45億票房,按照三倍回本率來說,吳京簡直是賺翻了。這爲吳京商業帝國的崛起打響了第一槍。

第一部《戰狼》的成功讓《戰狼2》的拍攝不再捉襟見肘,原本打算投資8000萬,項目提出後,資本開始青睞,成本飆升到了兩個億,春秋時代、北京文化、萬達、博納、阿里等紛紛入股,希望能夠分一杯羹。這對吳京來說,又是一次豪賭。

在拍攝《戰狼》第一部時,他說“我不能被資本強姦”,這回拍攝《戰狼2》,他更有了充足的底氣,說“我拍就要按我的來”。如今籌備《戰狼3》之際,兩部戰狼的成功想必讓資本家們更加眼饞,尤其是《戰狼2》斬獲57億票房,直達國產電影票房天花板,吳京的底氣肯定就更足了。只是不知道這回他又能放出什麼樣的狠話來!

除了“戰狼”系列,登峯國際還投資了《流浪地球》。對於當時還默默無聞的導演郭帆,吳京願意豪擲8000萬支持,並且客串角色,足見吳京眼光獨到。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吳京熱衷“愛國”,因爲在外憂內患之際,這種電影投資穩賺不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