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0年7月,岳飛帶領岳家軍一路南下,依次在郾城之戰、潁昌對決中擊敗金軍,獲得光輝戰績。以後岳飛涉足朱仙鎮,兵臨開封市周邊,並以五百騎兵隊擊敗金兀朮的十萬精兵,獲得朱仙鎮大捷!那麼一場大勝戰,但實際上可能是後人編造的獲勝,矇騙了大家幾百年!

編造這次獲勝的並不是岳飛自己,只是他的小孫子岳珂!岳飛有一子全名是嶽霖,而岳珂便是嶽霖的孩子。

岳珂一生著作頗深,他收集整理了很多相關岳飛的原材料,進而寫了很多相關祖先個人事蹟的經典著作,例如《金佗粹編》、《桯史》等。而說白了的朱仙鎮大捷,就源於《金佗粹編》當中的記載:

“先臣獨以其軍進至朱仙鎮,距京師才四十五里,兀朮復聚兵,且悉京師兵十萬來敵,對決而陳。先臣坐觀成敗,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奔還京師。”

之後元朝編撰《宋史·岳飛傳》時,也選用這一段文本記載,“飛涉足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兀朮對決而陣,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但實際上這一段記載是不太好,它可能是岳珂編造的,由於這一段記載並沒有別的歷史資料做證實。

來到20世紀初,世界各國史學界對“朱仙鎮大捷”是不是存有開展了有關科學研究,史學界廣泛認爲這次獲勝是岳珂編造的。

例如科學研究宋史的名人鄧廣銘老先生,就曾對“朱仙鎮大捷”是不是存有開展過詳盡的資格證書。那麼爲何“朱仙鎮大捷”是編造的呢?

最先,“朱仙鎮大捷”這類叫法是岳珂的一家之言,換句話說除開岳珂的記載,宋代全部的經典著作,無論是各種各樣歷史資料,還是個人手記,也沒有這次告捷的一切文本記載。

歷史時間注重的是“孤證不立”,再加岳珂與岳飛的特殊關係,他很可能是在清理自身的祖先,儘管岳飛不用清理。

次之,岳飛的奏報中沒有談及“朱仙鎮大捷”。岳飛在北伐全過程中,獲得戰爭的獲勝後,都是第一時間向官府上奏,另外趙構還會繼續對岳飛下發一些手詔。

岳珂在撰寫《金佗粹編》的情況下,將這種手詔、捷奏所有入錄。例如《復穎昌捷奏》、《郾城北並垣曲捷奏》,說的便是潁昌對決、郾城之戰。

但在這種手詔、捷奏中,沒有一件涉及到說白了的“朱仙鎮大捷”,換句話說連岳珂也沒有明確提出立即的直接證據來證實朱仙鎮大捷的存有。

最終,也有一點,自己感覺這次告捷的內容存有着難題。岳珂在寫“朱仙鎮大捷”時,只提及了岳飛“遣驍將以背嵬騎五百奮擊”,乃至連這名名將的姓名都沒寫,時間都沒有談及。更不可靠的是,這名不爲人知“驍將”竟然率五百人擊敗了十萬金軍,敵方主帥還是能征慣戰的金兀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