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尺寒(肖磊看市特约作者)

4月份,中国CPI(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保持稳定回落态势,环比则降幅有所收窄,主要原因是食品和能源价格环比下降明显。4月份,中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降幅明显扩大,但环比降幅已经有所减速。除受疫情影响所造成的复工复产还不够完全之外,能源价格同比大跌,是拖累PPI明显走低的根本原因,但这依然是好于市场预期的。

货币供应量方面,4月末,中国货币M2(广义货币)余额209.3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创3年来新高。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6818亿元,这是超过市场预期的。由此可见,积极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正在不断显现。

从实际的市场反映来看,“五一小长假”的中国假期消费远远好于预期;各级城市的商业零售和夜市经济,人气回升明显;5月后的交通人流量也开始快速回升;各类学校陆续复学复课;基建和春耕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应该说,中国国内的复工、复产、复商,已经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从资本市场运行来看,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大宗商品交易等运行平稳。从各城市房地产市场来看,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开始增加,房价保持相对坚挺。

所以说,中国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保持不变,后续在宽松货币政策和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增速将重新回到正常水平。

但是,从一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对比来看,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但中国商业银行业的一季度经营利润却保持整体增速超过6%,显然,银行业还是太赚钱。

银行业赚了谁的钱?根本上,是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钱。当一个国家的商业银行太赚钱时,表明这个国家的金融效率太低,金融体系被单一的商业银行垄断严重,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落后。因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利润绝大部分来自“存贷息差”,这就表明中国经济的实际利率水平依然偏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偏高。

在中国,银行,准确的叫商业银行,更准确的叫存款货币银行,就是一个资金中介公司,把资金持有人的钱转手贷给资金需求人,赚取资金调配的中介费(存贷息差)。这本来不应该是一个特别大的生意,因为资金持有人可以直接借给资金需求人(发债),那样资金需求人付息给资金持有人,不用交中介费,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和金融效率就会高很多。所以,在国际上,投资银行(代理发行债券和股票)发展的越来越强大,而商业银行则是逐渐缩小经营规模的。

为什么中国就特别?一是银行业的垄断。中国的商业银行经营是审批制的,不是说满足基本条件了就能开家银行的。所以吸收公众储蓄和进行资金中介服务,具有明显的行业垄断特点。二是中国的投资银行还不发达,证券、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严重受限,还不能有效果的对商业银行形成经营竞争。三是中国银行业自身的竞争也不充分,虽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一直都在努力与6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但能力确实太有限,反而因为同业拆借业务等还要受到6大国有银行的牵制。

所以,中国应该再降息一两次,通过技术手段来压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息差,达到降低实际利率水平,压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目的。而更主要的,是中国金融市场改革要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鼓励和扩大直接融资,压缩和减少间接融资,降低全社会的资金拆借成本,即实际利率水平,提高金融效率。

文/三尺寒

更多独家分析,请关注肖磊看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