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三尺寒(肖磊看市特約作者)

4月份,中國CPI(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3%,保持穩定回落態勢,環比則降幅有所收窄,主要原因是食品和能源價格環比下降明顯。4月份,中國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3.1%,降幅明顯擴大,但環比降幅已經有所減速。除受疫情影響所造成的復工復產還不夠完全之外,能源價格同比大跌,是拖累PPI明顯走低的根本原因,但這依然是好於市場預期的。

貨幣供應量方面,4月末,中國貨幣M2(廣義貨幣)餘額209.35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創3年來新高。4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7萬億元,同比多增6818億元,這是超過市場預期的。由此可見,積極的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正在不斷顯現。

從實際的市場反映來看,“五一小長假”的中國假期消費遠遠好於預期;各級城市的商業零售和夜市經濟,人氣回升明顯;5月後的交通人流量也開始快速回升;各類學校陸續復學復課;基建和春耕已經完全恢復正常。應該說,中國國內的復工、復產、復商,已經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從資本市場運行來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大宗商品交易等運行平穩。從各城市房地產市場來看,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開始增加,房價保持相對堅挺。

所以說,中國經濟整體向好的趨勢保持不變,後續在寬鬆貨幣政策和更爲積極的財政政策支持下,中國經濟增速將重新回到正常水平。

但是,從一季度的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對比來看,一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6.8%,但中國商業銀行業的一季度經營利潤卻保持整體增速超過6%,顯然,銀行業還是太賺錢。

銀行業賺了誰的錢?根本上,是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錢。當一個國家的商業銀行太賺錢時,表明這個國家的金融效率太低,金融體系被單一的商業銀行壟斷嚴重,金融市場的發展相對落後。因爲商業銀行的主要經營利潤絕大部分來自“存貸息差”,這就表明中國經濟的實際利率水平依然偏高,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偏高。

在中國,銀行,準確的叫商業銀行,更準確的叫存款貨幣銀行,就是一個資金中介公司,把資金持有人的錢轉手貸給資金需求人,賺取資金調配的中介費(存貸息差)。這本來不應該是一個特別大的生意,因爲資金持有人可以直接借給資金需求人(發債),那樣資金需求人付息給資金持有人,不用交中介費,整個經濟運行的效率和金融效率就會高很多。所以,在國際上,投資銀行(代理發行債券和股票)發展的越來越強大,而商業銀行則是逐漸縮小經營規模的。

爲什麼中國就特別?一是銀行業的壟斷。中國的商業銀行經營是審批制的,不是說滿足基本條件了就能開家銀行的。所以吸收公衆儲蓄和進行資金中介服務,具有明顯的行業壟斷特點。二是中國的投資銀行還不發達,證券、信託、資產管理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業務嚴重受限,還不能有效果的對商業銀行形成經營競爭。三是中國銀行業自身的競爭也不充分,雖然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地方商業銀行一直都在努力與6大國有商業銀行競爭,但能力確實太有限,反而因爲同業拆借業務等還要受到6大國有銀行的牽制。

所以,中國應該再降息一兩次,通過技術手段來壓低商業銀行的存貸息差,達到降低實際利率水平,壓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目的。而更主要的,是中國金融市場改革要大力發展投資銀行業,鼓勵和擴大直接融資,壓縮和減少間接融資,降低全社會的資金拆借成本,即實際利率水平,提高金融效率。

文/三尺寒

更多獨家分析,請關注肖磊看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