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時起,“演員”這兩個字在王者榮耀中不斷被提起,儼然已經了一件尋常事,遊戲中大部分的玩家或多或少表示過自己遇見過“演員“隊友。

但實際的情況是,王者榮耀中確實存在演員,但只限於各個榜單的爭奪,王者50星以上的買星與賣星,還有巔峯賽個個分段不同價格的買分與賣分。

由於利益的牽引,已經產生了一條產業鏈,專門靠着操控高端局的比賽勝負與各種榜單排名賺取利益,王者榮耀官方也對這種行爲進行了專項打擊,每日收集,每日查封,雖然還是不斷有演員行爲發生。但除了遊戲中那佔玩家總人數3%左右的王者,王者之下的玩家基本不可能遇見演員,因爲無利可圖。

那麼這些不爲利益的”演員”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

爲此喬遊做了一番調查,發現2個很有趣的現象。

王者榮耀作爲一款MOBA手遊,引入段位機制將玩家按照遊戲水平劃分。但爲了提升活躍度其實匹配機制會盡量讓玩家的勝率處於50%,所以我們很容易發現,在自己實力有了突破或者學習到某些技巧,能carry整場比賽,帶領隊伍走向勝利,甚至不斷連勝的時候。

總會排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隊友出現,練英雄而導致的毫無操作,不看地圖小地圖導致的支援慢一步,打團無作爲,甚至全場夢遊,類似機器人般的隊友。而這些隊友的行爲與“演員“基本一致,會讓玩家誤以爲自己遇見了”演員”。

而那些自身實力強勁能夠連勝的玩家,也往往由於系統儘量讓玩家保持50%勝率的這個機制,自己明明每場比賽都發揮得很好,但就是輸掉比賽,甚至連敗,努力沒得到收穫,甚至掉分,憋屈久了也容易產生報復性心理,開始破罐子破摔故意掉分,這也是玩家們以爲自己遇見演員的一個小原因。

2.玩家之間的矛盾。主要體現在排位中的搶位置,搶buff,髒兵線等等因爲一些小事,而引發的爭吵,漫罵,隊友之間相互置氣都想着要對方輸掉,故意做出一些送人頭,給對方報位置,不參團這類“演員”的行爲。

甚至還爲自己的不當行爲給自己找藉口,出現一些“路人局,這次不罵這輩子就遇不見了”“受了氣,這次不報復以後就遇不見到了,遊戲事小,心情事大”等言論。看似給自己的行爲找了些跟腳。但實際上我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已經成爲了別的玩家眼中的“演員”。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而對別人豎起中指的時候,另外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所謂的“報復”,實際上傷害最深的還是自己。

最後,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所謂的“演員”行爲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我們承受住各種外部因素,不去做首先破壞遊戲的那個“演員”,整個遊戲環境就會得到一些淨化,屬於我們的遊戲世界也會越來越好,一場靠着自己絕境翻盤的戰鬥帶來的酣暢淋漓的感覺也會比依靠他人自己躺贏的比賽舒暢的多。

喬遊始終認爲,每個遊戲玩家的其實都有個英雄夢,和下圖中的水晶獵龍者所表現的內容一致,我們是操控的是花木蘭這位屠龍少年,爲了更好的明天而戰。而非不斷黑化,墮落,化爲全身長滿鱗片的惡龍來到處破壞,哪怕破壞的只是一個遊戲世界。

欲知王者新鮮事,請聽下回再分解,我是喬遊,一個還有夢的普通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