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刃/木鐸

△烏克蘭裝甲部隊

國與國之間的縱橫捭闔,動則關係到數百萬、數千萬人的命運,不可不慎,就如弈棋,"一子錯,滿盤皆落索"。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6月14日的報道,針對烏克蘭獲得北約"增強夥伴國"地位一事,俄聯邦科學院情報研究所副所長、歷史學副博士塔季婭娜·巴爾哈麗娜對媒體表示,這只是一種"政治姿態","新的地位並不能確保烏克蘭在戰時獲得北約的援助",事實上,"壓根就不存在'增強夥伴國'這一概念"。

更早些時候,據俄衛星通訊社6月12日的報道,烏克蘭外長德米特羅·庫列巴在推特上表示,"深深感謝北約",使得烏克蘭最終獲得"增強夥伴國"的地位,爲了獲得這機會,烏克蘭早在今年1月份就向北約提交了申請。那麼"北約增強夥伴國"到底是個什麼鬼,讓烏克蘭如此激動?其實,按照俄聯邦科學院情報研究所副所長巴爾哈麗娜的說法,不存在"增強夥伴國"這一概念,它對烏克蘭只意味着義務,而沒有權利。

一旦成爲了北約的"增強夥伴",烏克蘭需要向北約提供更多的軍事基地,開放更多的指揮權限,但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得到,一旦俄羅斯與烏克蘭爆發戰爭,北約也保不住烏克蘭,因爲夥伴國並不等於北約成員,烏克蘭壓根就不要指望北約提供援助。俄聯邦議員莫羅佐夫也表示,北約給予烏克蘭"增強夥伴國"地位,是一個自己不承擔任何義務的"漂亮姿態"。但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烏克蘭居然認了,而且還"感恩戴德"。

這可能是因爲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烏克蘭已經"無路可走"。2013年,在西方的策劃下,烏克蘭爆發了顏色革命,暴民推翻了合法當選的、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並選擇徹底倒向西方。戰鬥民族也不是喫素的,普京很快就指揮軍隊,收復了1954年曾經贈送給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烏東部親俄城市也紛紛鬧獨立,此後俄烏關係陷入了冰點。在此情況下,烏克蘭只能緊緊抱住美國和北約的大腿,沒有別的選擇項。

另一方面,烏克蘭依然存在幻想。基輔方面可能認爲,只要和北約關係密切,俄羅斯就不敢動烏克蘭,甚至隨着這種密切關係的加深,烏克蘭最終會成爲北約的成員。但事實真的如此嗎?2008年,一隻腳邁進北約大門的格魯吉亞就慘遭俄羅斯的吊打,普京還在北京看奧運,俄軍就以摧枯拉朽的氣勢,擊敗了格魯吉亞軍隊。北約啥也沒幹,不敢幹涉,也沒有向格魯吉亞提供任何援助,最終格魯吉亞加入北約的計劃流產了。

再比如,2016年芬蘭打算正式加入北約,結束自己北約"夥伴國"的尷尬生涯,結果遭到了普京的嚴厲警告。當時,普京總統當面警告芬蘭領導人尼尼斯特,一旦芬蘭加入了北約,也就意味着該國的軍隊"不再獨立",俄羅斯將"調動邊境軍隊回應"。而俄羅斯《獨立報》更是報道稱,俄防長紹伊古告知駐莫斯科的西方國家武官,"俄軍進入了戒備狀態",這意味着"俄羅斯隨時準備開戰"。

△普京警告芬蘭不要加入北約

於是,直到現在,芬蘭依然還是北約的"夥伴國"、"觀察員國",沒有普京的點頭,就算北約敢接收,芬蘭也不敢加入。事實上,即便是北約成員國,俄羅斯也一樣敢來狠的。2015年11月24日,1架俄軍蘇-24戰鬥轟炸機在敘北部被土耳其F-16戰機擊落,兩國險些爆發戰爭,俄羅斯質問美國是不是他們指使的,美國也趕緊撇清關係,北約其他成員國也對爲了土耳其與俄羅斯開戰毫無興趣。

無奈之下,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不得不親筆寫了道歉信給普京,兩名土耳其飛行員也遭到了審判,這事才揭過去。因此,烏克蘭指望北約在關鍵時刻爲自己出頭,那真是"異想天開",恰恰相反,隨着北約將烏克蘭當作自己威脅俄羅斯的矛頭,烏克蘭的安全會變得更加沒有保障。爲啥,因爲烏克蘭只是北約的炮灰,北約對烏克蘭"沒有保護義務",最終在利用完了之後慘遭拋棄,幾乎是肯定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