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山东高考状元,张来玉,出生于1981年,山东省济南市济济阳区高考理科状元,最终因父母强求,放弃北京的大学,被南京大学录取。然而,入学第一年,就发生了意外。刚上大学,张立新在单位接到儿子辅导员的电话,电话那头说,“张来玉失踪了”。此后的20年间,父母两收到过无数个线索,奔波了多地,从四十多岁的壮年成了年近七旬的老人,却始终没能找到儿子。

强势父母,造就孩子性格

据多方了解得知,张来玉高中时期就谈恋爱了,当时女孩子考入北京,而张来玉落榜,第二年张来玉的分数可以考入北京,但父母强求他填报了南京大学。上大学第一年,女孩子寄信说分手,最终张来玉失踪。

导致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性格,受不了分手的挫折而选择失踪。然而孩子的性格除了天生基因外,无疑跟父母有关,强势的父母对陈来玉的性格更加内向,更加不爱沟通,一切按部就班地听从父母的安排,但最终导致孩子的崩溃。

真的是“为了你好”吗?

父母教育孩子经常要说的话就是“为了你好”,在读书和学习一这块确实多数是为了孩子好。然而,当这种“为了你好”的上升到干预、命令、强求时,就真的不是为了孩子好了。

上大学,报考志愿方面,还是要更多地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强加干涉,更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代替孩子做选择。这才是为了孩子着想。

张来玉悲剧的产生,无疑与其父母有重大关系。若按照张来玉的想法考入北京,他与女孩的缘分说不定还能成。而干预的结果是,张来玉不但没有去北京,跟女孩的缘分也尽了,不得不说张来玉父母的“好心”,办了坏事。

沟通是避免此类悲剧发生的不二之法

亲子沟通是避免误会,了解对方的最好方法。特别是在重大选择面前时,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父母有父母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即使是在现在,父母不顾孩子意愿而直接给孩子做出选择的事情也常常发生。例如父母认为的有前途的专业,而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专业的兴趣则丝毫不顾。说是为了孩子将来毕业后更好地找到工作,而实际情况是,孩子对专业不感兴趣,退学复读、改变专业还是比较好的,有些孩子放弃自我,甚至放弃学业、天天打游戏,这样的悲剧就是没有沟通的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