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粮食高产基本上可以保证国家的和平与安全,一旦发生饥荒,影响粮食的种植和生产,人民就会流离失所,没有粮食,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世界动荡。

在这些灾害中,蝗灾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此外,蝗灾通常伴随着干旱,可以说是一种附加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古蝗灾)

在古代,为了治理蝗灾,可以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因为古人一直认为,由于统治者的不道德,人民中爆发了各种自然灾害,所以这场灾难是天才造成的,因此,当遇到蝗灾时,统治者首先想到的是从道德上解决问题,比如,我们要下诏书,烧香祭天祭地,送瘟神等等。

所有这些措施都是向天认罪和向天认罪,这表明皇帝失去了他的美德,需要向天堂承认他的错误。

但是,在古代,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皇帝失德不是皇帝的错,而是大臣(主要是首相)的错,这是大臣没有向皇帝请示,或者大臣混淆了朝廷,蒙蔽了皇帝,因此,这一责任应该由部长来承担,他需要受到惩罚、降职甚至被杀来感谢全世界。

古人除了认为是统治者失德外,还认为蝗灾等自然灾害是简单辩证理论认为自然界阴阳失衡的结果,换言之,这是善恶缺位的结果,公义不够,所以有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正气来压制邪气。

在贞观正尧,据记载,唐太宗举行了吞食蝗虫的仪式,唐太宗皇帝自然是郎朗正气,代表“皇帝”,蝗虫天生邪恶肮脏,代表“昆虫之王”,唐太宗利用“人帝”的力量压倒“虫帝”,即让义压倒恶,使世界回归充满义的世界。

当然,在古代,不可能完全相信这一制度,也不可能进行具体的灭蝗行动,古人在这方面有许多书和记录,比如徐光启的《除蝗》和陈方胜的《捕蝗》以及顾炎的《整体治蝗法》,都为古人的治蝗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蝗灾后的唐朝)

新中国成立后,蝗灾形势也十分严峻,据史料记载,1951年,我国78个县发生蝗灾,受灾面积达1300多万亩,1952年,全国19个省594个县发生蝗灾,受灾面积达3779万多亩,1953年,夏蝗灾受灾面积515万亩,接着,秋蝗灾害又变得严重起来,1954年,中国又发生了一次夏季蝗灾,面积840多万亩,1955年,全国又发生蝗灾,面积1464万亩。

新中国成立仅几年,就发生了如此严重的蝗灾,但是,到目前为止,应该说蝗灾很少,虽然最近的沙漠蝗灾已经逼近我国边境,但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但这毕竟不是中国的原始现象,目前,我国蝗灾已基本得到控制。

所以,建国时,蝗灾非常严重,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我们现在对蝗灾的出现有了明确的科学认识,我们不能再像古人那样崇拜神灵,而要对蝗灾问题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治理,(用杀虫剂除虫)

20世纪50年代,中国制定了“打早、打小、打”的蝗灾防治政策。

所谓“抗旱”,就是要知道,蝗灾往往发生在旱灾之后,换言之,当发生干旱时,即使有太多的干旱天气,我们也应该开始预防蝗灾,避免在蝗灾后匆忙行事。

所谓“打小”,就是说蝗虫很小,甚至是虫卵,都要杀掉,在它们开始生长之前,决不能让它们生长成气候。

所谓“打架”,就是把所有人都杀光,蝗虫一年繁殖几代,此外,蝗虫的生产力惊人,一只雌蝗虫可以产卵200多个,因此,如果我们不把蝗虫全部杀死,那将是继夏蝗虫之后的秋季蝗虫,这些蝗虫会过季,吃掉庄稼的叶子和茎,然后吃掉庄稼的果实,因此,要根据蝗虫的生长情况,在每一季都要割草扎根,以免蝗灾死灰复燃。

当然,除了好的原则,还有好的方法,它是通过人工除蝗、机械除蝗和药物除蝗三位一体来实现的,特别是,毒品对蝗虫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过量使用农药也破坏了生态环境,这也可以分为两种。

总之,有了好的原则、好的方法,建国后,这场严重的蝗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参考资料:《贞观政治家》、《刺槐书》、《刺槐研究》、《刺槐治蝗通则》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