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一生飲奶納入國家重要戰略”、“從跨境電商名單中剔除嬰幼兒奶粉”…… 近日,人大代表、伊利集團質量檢測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在兩會中的建言,引來了輿論的熱議。跨境電商剔除嬰幼兒奶粉,動了誰的“奶酪”,輿論導向中存在“國內乳業意圖壟斷市場”和“支持做強國產品牌”兩種聲音,奶粉市場發展中的“對立”從何而來?

01“情緒對立”---跨境奶粉的“國民依賴感”

“海淘奶粉”(跨境電商奶粉)始於2008年乳業“大地震”之後,隨着對國外奶粉需求與日俱增,催生了跨境電商這一新產業。曾幾何時,外國超市的奶粉經常被中國人搶光,不少國家因此推出了限購政策。

直到今天,不少人仍對國產奶粉的質量存在偏見,“洋奶粉”成了他們不假思索的選擇。

進口奶粉的價格,由於民衆消費傾向的改變而水漲船高,更推動了消費者轉戰“物美價廉”的海淘奶粉。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通過正常貿易渠道進入中國市場的嬰兒配方奶粉,2015年和2016年分別爲20萬噸和22萬噸。

02“市場對立”---國產奶粉壟斷市場,價格就會下調?

奶粉市場是塊巨大的奶酪,具體如何劃分本應由市場來決定。“從跨境電商名單中剔除嬰幼兒奶粉”的建議,不可否認已經動了不少跨境電商和海淘者的奶酪。

乳製品行業資深分析師宋亮表示:“從消費者角度看,跨境購刺破了中國奶粉的虛高價格體系,打破了傳統經銷和傳統的這樣的固化利益格局,滿足了消費者紅利和國際貿易的平衡,從這方面來說應鼓勵跨境購。”跨境電商奶粉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奶粉價格的穩定,保持市場的良性競爭。

從消費形式上來看,國內的奶粉銷售主要包括以下渠道,首先是通過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註冊的品牌,可以通過商超、專賣店、母嬰店等線下渠道和電商等多種渠道銷售;通過跨境保稅渠道進口的產品,還有自貿區等方式,在跨境電商平臺上進行銷售,包括企業自營的旗艦店等;還有一部分產品通過海淘、代購等方式進行銷售。

對此,有分析指出,雖然海淘商品因稅率較低,具有較低的價格優勢。但是奶粉跨境購、海外直購或代購被歸於屬零售進口,是消費者的個人行爲,國家無法面面俱到的管理。

03“品質對立”---跨境電商奶粉真的物美價廉?

跨境奶粉在大多父母口碑相傳中,經過多年積累,已經壘起了一面信任“高牆”,也造就了一種“國內奶粉一定遜於國外”的認知盲區。

從食品監管角度來看,一直以來,我國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監管是基於傳統的進口食品交易模式來實施的。也就是說,進口嬰幼兒配方奶粉要經過備案、報關、檢驗檢疫等一系列嚴格的把控,才能進口上架。

但是,這一限制並不針對跨境電商奶粉。按照目前跨境電商的相關政策規定,跨境電商奶粉繞開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2016年出臺)。

2016年4月,爲了規範跨境電商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海淘”,十一部委聯合推出了一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相當於一個跨境電商的白名單,名單中的商品實行跨境電商的優惠稅率,且暫不需要獲得相關產品的配方註冊證書,這就給海淘奶粉埋了一個“雷”。享受優惠稅率而進入市場的奶粉,到底是什麼成色呢?跨境奶粉規避了各個監測環節,我們無從得知。

所以,“洋奶粉”中,假奶粉甚至是毒奶粉也能暢通無阻,這種例子在過去幾年出現了不少。2018年,央視就曾曝光,西班牙搗毀了一個假奶粉工廠,他們從波蘭以每公斤1歐元的價格買來假奶粉,分裝成600g/盒,10歐元的價格在網上賣,西班牙警方表示,這些假奶粉主要銷往中國。

2018年底,僅在廣州警方通報的一起利用跨境電商平臺走私進入中國市場的奶粉,就有62萬罐。

只要海關抓不住,就喝到嬰幼兒的肚子裏了。

04 監管始終是安全閥門

從目前來看,“海淘奶粉”處於一種野蠻生長的態勢, 奶粉品質良莠不齊,監管方存在漏洞,中國跨境電商嬰配粉市場也就越做越大,據統計至少佔到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20%的份額,規模大約200億元。

今天的中國奶粉行業,早已痛定思痛,做了許多脫胎換骨般的改變。

2008年,國家質檢總局宣佈取消食品業的國家免檢制度,原有已使用的國家免檢標誌不再有效。

2018年,爲保證配方奶粉的質量,我國全面實施《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從此,一個工廠只能申請3個系列9個配方,並且由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實行“月月抽檢、月月公開”。一旦抽檢不合格,就會被全國通報,一年之內出現兩次不合格,還可能被吊銷配方註冊證書。

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只爲換來孩子們“舌尖上的安全”,換回中國消費者消逝的信任。2016年10月,中國正式推出了被稱爲“史上最嚴”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每一款嬰幼兒配方奶粉進入中國市場都必須經過嚴格註冊,中國的奶粉市場準入門檻堪稱是全球最高的了。

但是,就執行效果來看,國產奶粉的“翻身仗”,顯然任重而道遠。洋奶粉與國產奶粉孰好孰壞,關於兩者的爭論,似乎也並不會停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