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严重挑战信息披露制度的严肃性,严重毁坏市场诚信基础,严重破坏市场信心,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是证券市场的‘毒瘤’,必须坚决从严从重打击。” 6月6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0年年会暨第二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未来,中国证监会将“坚持制度优先,推动上市公司诚信合规”。

阎庆民强调:“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给投资者一个真实、透明、合规的上市公司,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手段,也是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初心使命。”为此,阎庆民提出四项上市公司监管原则:第一,坚持制度优先,推动上市公司诚信合规。证监会将“对照新证券法,全面梳理完善上市公司监管法规制度”。

第二,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强化上市公司监管。证监会将“不断提高违法违规成本,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同时,“加强对上市公司内控制度及信息披露的监管,通过加大培训力度,真正抓住‘关键少数’”。

第三,坚持风险管控,防范化解上市公司重点领域风险。证监会将“平稳有序推进股票质押风险化解,不断健全退市机制,实现优胜劣汰”。

第四,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监管效能。积极督促上市公司树立企业上市和“思想”上市同步,既要“形似”更要“神似”,加大对存量优秀上市公司的新闻宣传,讲好上市公司故事,营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阎庆民提出:“推动监管转型,继续加大“有奖举报”力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毫无疑问,有效“打击坏股市,表彰好公司”,这是大幅提出中国股票市场诚信质量的重要举措,尤其在全球“股权资本争夺战”战事日趋激烈、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强化市场诚信建设的意义倍显重大。还是那句返璞归真的老话:面对一个造假盛行的股市,国际成熟投资者不仅不愿参与,而且会对市场估值大打折扣。所以,在A股市场逐步向全球性金融市场演进的过程中,只有扫清哪些“败类股”,还A股市场一个朗朗乾坤,才有可能导致A股价值重估,而真正体现价值洼地对全球股权资本投资者的吸引力。

作为在中国股市浸淫30年的老记者,深刻感受“公司上市,但管理者思想没上市”的历史情况。所以,我们大赞阎庆民提出的、“企业上市和思想上市要同步、要形神兼备”的主张。上市公司同时也叫“公众公司”,但中国有多少上市公司管理人能够熟记并践行“公众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形似神散、逢事敷衍、大股独尊,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形同虚设,这不是大量上市公司的常态吗?打从刘鸿儒先生开始,历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都在强调“上市公司质量对股市的基石作用”,但时至今日,上市公司质量到底如何?造假冲动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

不要再抱侥幸心理。从近期的情况看,上市公司造假难度和造假成本正在大幅提升。今年以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连续三次会议,点名严打资本市场造假行为。而去年以来,不过一年多的时间里,证监会累计对22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立案调查,对18起作出行政处罚,向公安机关移送6起。别以为这不算什么,与发达股市相比,这已经属于“不可思议”。不过,就当下而言,不怕揭出的“黑幕”多一些,多了说明认真,认真才能把中国股市“败类股”除净。我们认为,中国证监会正是这样的意愿,否则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地提出“有奖举报”措施。而“有奖举报”实际是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置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使之无处遁形。

阎庆民强调,上市公司应当肩负起规范发展、提高质量的第一责任和主体责任,坚持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投资者,牢记初心使命,在新时代资本市场建设中展现担当作为,“守法合规、诚实守信、规范治理”是对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