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正值新麥上市季節,作爲主糧的小麥價格比較穩定,可是玉米和大豆價格卻在突然間大幅攀升,6月15日,國內期貨市場上玉米、大豆攜手上行,特便是玉米已經突破2015年11份以來高點。自今年以來,大商所2009合約累計上漲了154元/噸,漲幅爲7.84%;2101合約年度漲幅更是高達18.28%。而玉米本輪上漲和期貨投機還沒有多少關係,因爲當前現貨價格表現更爲堅挺,一些地區玉米現貨價格早已超過2200元/噸,不僅出現了基差爲負的現象,而且一些地方玉米價格已經超過小麥。當前玉米走勢形態依然較好,後市或仍有很大上漲空間。但在這種整體經濟環境並不太好的情況下,玉米這種特立獨行的漲勢還能維持多久呢?

本輪玉米價格上漲的基本面邏輯

受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和優化和消費預期良好雙重影響,今後幾年國內玉米供需偏緊的格局或將逐漸成爲事實。這也是在去年生豬存欄量大幅下降之後,同樣是飼料主要原料的豆粕價格持續走熊,而玉米價格卻能夠逆勢走牛的主要原因。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一些貿易商也看到其中的商機,去年產出的新玉米基本進入流通環節,種植戶手中幾乎已沒有餘糧。今年臨儲玉米投放已走過第三輪,火爆的搶糧氛圍爲歷年少有,不僅是每噸200-300元的溢價讓人眼前一亮,三輪下來仍然接近100%的成交率更是難以想象。而今年低關稅的720萬噸玉米配額也幾乎發放完畢,來自進口玉米的價格壓力也大爲減輕。

另一方面,原先低迷的消費也有所改觀,從農業農村部監測的信息顯示,當前全球生豬存欄量也呈現大幅回升態勢,飼料消費逐步回暖或將成爲大勢所趨。地攤經濟引發食用玉米和澱粉消費增加猜想,也被一些人是後市玉米價格利多因素。

玉米技術形態上升勢頭完好

自2015年11月份之後,國內玉米價格直線下行,從2500多元一噸的價格一度跌破1400元/噸。取消最低保護收購價格後,在高企庫存的壓制之下,玉米價格直線下墜。不過,進入2017年之後,在市場供需支配下的玉米開展了艱難的上行步伐,就這樣一年一個腳步上漲到當前的位置。無論是從年K線還是月K線上看,玉米多頭排列秩序完好,今年以來,國內玉米價格可以說是月月走高。

在日K線上中,當前玉米已從4月份中的調整形態走出,強勢突破了4月下旬形成的高點,結合當前現貨和臨儲拍賣的火爆表現,可以說玉米後市價格仍然將以上漲爲主基調。

限制玉米上漲的一些因素

儘管當前玉米價格水漲船高,但是依然還有很多限制因素。首先是玉米價格大幅上漲,替代品逐步將受到追捧。就以小麥爲例,我們都知道正常情況下,小麥價格往往比玉米高很多。但是在充裕庫存和連年豐收壓制下,國內小麥價格基本維持在最低保護收購價左右,一些質量較低的小麥甚至還賣不到1.1元/斤。所以,當前就在一些地區出現了玉米價格高過小麥的情況。這樣,很多飼料企業或許將更多地採購價格更低的小麥作爲原料。此外不僅僅是國內小麥,雜糧的使用也會很高。

另一方面,雖然當前疫情和地緣政治形勢,似乎在短期內確實能夠對玉米價格起到一定的支撐,但是一旦疫情影響降低、相關貿易隔閡逐步化解,如果國內玉米價格上行過快,大量進口玉米以及相關替代品或將會蜂擁而至。就比如說,當前國內玉米大幅上行,而巴西玉米卻一直處於跌勢中。

國內玉米期貨價格再破新高,一些地區現貨價格甚至已經超過2300元一噸,玉米長期緩慢上行的趨勢依然存在,但是從當前經濟總體走勢和一些壓制因素來看,玉米價格或許又不大可能出現暴漲行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