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慈禧各式各样,鲜活的照片,都要得亏一个人,那就是女官裕德龄。

要知道,慈禧曾经最忌讳照相机这个东西,认为其可“摄取魂魄,减人寿命”,还摔过珍妃的相机,并在珍妃落井后,烧光了她所有的照片。

而德龄却能够让慈禧爱上拍照,可见德龄在太后面前的份量。

可即便慈禧很喜欢德龄,也没到破例封她为公主的地步,清朝有着及其森严的等级制度,只有皇上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皇后所出为“固伦公主”,妃子所出为“和硕公主”。

德龄的父亲只是四品官员,即使是宗室所出也顶多是个格格,更何况德龄的父亲是汉军正白旗,连满人都不是。

为何身份并不显赫的德龄,后来一贯被人称为德龄公主呢?

这还要从德龄的生母路易莎.皮尔森说起。

(左起:光绪皇后、俊寿、德龄、慈禧太后、崔玉贵、四格格、元大奶奶、莉莉、路易莎 皮尔森、容龄)

路易莎.皮尔森是中美混血,在上海一带属于出名的“洋妓”,后来德龄的父亲裕庚的妻子去世,恰好与路易莎结识,于是将她收入房中。

混血的路易莎会说英文,同时也教会了裕庚不少英语,原本仕途坎坷迟迟不中举的裕庚,先是成为了李鸿章与张之洞的幕僚,入侍为官。后来因为会英文,被张之洞提拔,一路高升,成为众多官员中的一个“奇才”。

先当上了太仆太卿,又出使日本法国,德龄姐妹跟随父亲周游各国,学会了许多东西,弹钢琴、跳芭蕾、画油画、还精通八国语言,妥妥的才女一位。

德龄、容龄

1902年,裕庚带着女儿们回国,当时已经尝到洋人苦头的慈禧,不再盛气凌人,常常邀约各国公使夫人聚会喝茶。

但是由于语言不通,沟通困难,刚刚回国的德龄就派上了用场,被人推荐给了慈禧当翻译。

再加上德龄熟悉各国礼仪,算是清廷上下最适合不过的人选。

这份翻译的工作强度不高,所以慈禧还命她做光绪的英语老师。

看似轻松、风光的工作背后,是德龄尴尬的处境。

慈禧对光绪忌惮不减,德龄夹在中间两难,谁都不敢得罪,稍不留神就可能连累家族受罚。

为了在宫中生存下去,德龄只能变着法子哄慈禧开心,拿各种国外的小玩意,献给慈禧,讨她欢心。

德龄

而在光绪面前,德龄可以卸下伪装轻松许多。

因为光绪对西方世界充满好奇,德龄会耐心的一一给他解答,两人渐渐地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但同时,光绪也希望德龄能够暗示慈禧接受西方的改革。

不过慈禧对此态度坚硬,德龄几次想开口,都未能实现。

1905年,德龄得知慈禧想把她嫁给荣禄之子巴龙后,十分抗拒,于是在光绪的帮助下,以“去天津置办洋货”为由,暂时躲到天津。

紧接着又因裕庚病重,召女儿回家照料为由,使德龄回到上海照料父亲,躲过了婚约。

慈禧与外国公使夫人

不久,裕庚不治身亡,德龄以“守孝”为由,继续婉拒一直召她回宫的慈禧。

1907年,德龄认识了驻沪的美国副使撤迪厄斯·怀特,与其结婚,正式结束令她惊心胆破的后宫生活。

1908年慈禧去世后,德龄“应亲友的要求和催促”,出版英文传记《清宫二年记》,记录她在宫中的两年生活,很大程度的还原了晚清上层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这本书也引起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

之后,德龄又相续出版了《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等著作。

英文版清宫二年记

而她的笔名就是——Princess derling(德龄公主)

当时很多人都对德龄的笔名提出质疑,而晚清怪杰辜鸿铭,却对德龄大为赞赏,不仅未对“公主”之称计较,还为《清宫二年记》写下英文长评,大力推崇。

之后,人们也就习惯称她为“德龄公主”。

说实话,当时德龄在美国出版这本书,如果以德龄为笔名,很难在文人大家中脱颖而出,但以德龄公主为笔名,以公主的视角描述手握大权的慈禧太后,更有说服力,也更能引起读者兴趣。

而德龄的书,也确实为后代的历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