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我們帶來的影響正在逐步減弱,口罩雖然還要戴,但能出門溜達了,全國各地也正在積極推進復工復產。可在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正在大爆發,所引起的驚濤駭浪、重大新聞是一個接一個。其中最令人震驚的當屬英國應對疫情的策略——英國宣佈進入抗疫的第二階段——拖延階段,目標是讓大多數人感染,獲得所謂“羣體免疫”。

“羣體免疫”簡單地說就是,人羣中免疫某種病原體的比例越高,該病原體複製感染健康個體增生的幾率就會越小,這樣病原體就會越來越少,最終消失。病原體消失後,不能免疫該病原體的人也就沒有機會再受到感染了,這樣也就變相的保護了這部分人羣。

這讓小編想起了自己胳膊上的痘印,那是小時候接種天花疫苗留下的。現在,天花已經被消滅了,新生兒也不在需要種痘,注射天花疫苗以獲得天花抗體。看起來“羣體免疫”貌似有點道理,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不能忽略的是天花疫苗和針對天花病人的防治。

疫苗和相應的治療手段,纔是談“羣體免疫”的前提,沒有疫苗和治療手段就直接搞“羣體免疫”,有點不靠譜啊。曾經肆虐歐洲乃至全世界的黑死病,雖然現在很少見了,但針對黑死病的“羣體免疫”貌似還沒有真正的形成。

“羣體免疫”到底靠不靠譜,有沒有科學依據?對此鍾南山院士的回答是:聯防聯控的預防,從源頭預防,是最古老但有效的方法。冠狀病毒並非一次感染終生免疫,不能靠集體免疫解決問題。簡單的一句話就是,英國的做法不靠譜,還是得嚴格防控,加緊疫苗的研製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