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世間的一切,都是註定的因果。沒有無緣無故的因,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果。每一滴雨滴,都不會因爲意外,而落在錯的地方。所謂因果報應,絲毫不差,因果的觀念,早已深入以“善”爲本的中華傳統文化。

面對現在社會的物慾橫流,爾虞我詐,很多人慢慢失去了那種“人之初,性本善”的天性。因爲我們所看到的現象是,善良的人總是被欺負,而且生活物質匱乏;惡人卻豐衣足食,開跑車,住別墅。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古語云:“人善人欺,天不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要知道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善人也許比惡人的福報小很多,所以我們看到的現象,惡人做壞事還是享福,等福報享盡,也就是災禍降臨的時候了,這裏面的道理很深,因果的複雜性,不是言語所能及。所以自己的善良,不要被外界所染,每個人的因緣果報各不相同。

自己善良的心不要被磨滅,但是在生活中,很多人也會因爲善良,而造成各種違緣,此時就要以自己的智慧化解。多讀佛經,抄經就能讓自己的心清淨,清淨心生智慧。一般來講,遇到以下這2種情況,請不要善良,不然因果報應自受。

第一種、自己處於弱勢,卻去幫助比自己強勢的人。

佛法不離世間法,我們就生活在這個五濁惡世,學佛之後也不要妄想着,去過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生活,首先自己要融入到現實生活中,也不要覺得自己學佛了,就應處處善良,佛法是隨順衆生,佛法講的是“慈悲”而不是“善良”,這一點要搞清楚。

在近代,有這樣一則故事,在一個小學,放學後,家長接孩子遲到,人販子找準時機,騙小學生說:幫叔叔去那輛車上拿下手機好嗎?我有急事要給學校班主任打電話。其實他的目的就是把孩子騙到車上,車上的同夥就開車。結果這個孩子,說什麼也不去,而且跑回了學校。

人販子無奈之下轉移目標,結果另一位學生上了車,剛要得手時,便被警察抓了。原來那個跑回學校的孩子,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師,老師覺得不對勁,就報了警,結果拯救了一個家庭。

事情過後,老師問這個孩子:你怎麼肯定,那人不是好人呢!孩子講:媽媽曾告我,有陌生大人讓我幫忙,不要理他,因爲我是小孩,自己處於弱勢,有強勢的人需要我幫助,一定別有用心。

第二,善良的處事,也要考慮人心的複雜。

善良沒有錯,但不要用錯地方。老話講:“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有這樣一則故事廣爲人知,旅遊團載着一車遊客,到野生動物保護區參觀,遊客們都在車上觀看,此時一隻可愛的小羚羊跑到車窗,遊客們就打開車窗,還給它好喫的。

這時管理人員跑了過來,用鞭子就把小羚羊打跑,遊客們見狀,火冒三丈,相互之間起了爭執。管理人員一席話,卻讓這些遊客啞口無言,你們這不是愛護動物,是在害它們,要是對野生動物太友善,它們就認爲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當遇到狩獵者,很容易就被捕獲。

好好學佛,增長智慧,把自己的“善良”昇華爲“慈悲”吧。用慈悲心做事,就不會有副作用,心中常念“阿彌陀佛”就能感召佛光普照,智慧增長。隨喜分享,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