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是当代文坛中的知名人物,但是对他的评价历来都是褒贬不一。

2010年,《扬子晚报》发起了“你最喜欢的中国当代作家”排名调查,排在首位的就是余秋雨

而中国近十年书籍畅销榜前十,余秋雨占据了四席,《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这两大散文集一经出版就“洛阳纸贵”。

白先勇评价:余秋雨唤醒了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贾平凹评价:余秋雨是百年难得的人才,历史都会敬重;余光中评价:中国的散文,在朱自清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各界大佬的高度评价、令人羡慕的作品销量,这一切都加于一身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余秋雨就做到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余秋雨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曾多次卷入网络暴力的漩涡,最有名的就是08年救灾事件。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四川发生了地震。此次地震规模十分大,地震余波环绕地球六圈,西南地区有明显震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界人士迅速支援四川,余秋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给灾区群众不断演讲打气。

自从5月12日至5月24日,这期间四川地区的余震发生了7904次,光5级以上的地震都发生了27次,在震后灾区也同样十分危险。余秋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救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赞扬,反而迎来部分网友的差评。

余秋雨并没有回应各种抹黑,于是网友越描越黑,把他救灾义举黑成了炒作新书。之后余秋雨向灾区捐款20余万,并且要援建3座图书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教育肯定是最重要的,他援建3座图书馆这件事也没什么好争议的,但就是因为这3座图书馆和20万捐款让他卷入舆论漩涡。

由于是要援建图书馆,而图书馆的书籍又都是余秋雨精心挑选的,所以他并没有走红十字会通道,直接援建了3座图书馆和20万。部分网友以红十字会账单中没有余秋雨的捐助款项为由,抨击余秋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诈捐、炒作。为了回应舆论,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公司董事长黄育海对外宣传余秋雨的20万善款到账了,此时易中天撰长文拷问余秋雨到底有没有捐款。

《余秋雨公民的权力和义务》第一,到哪个账了?第二,怎么到的?第三,啥时候到的?千万别说余公民热泪盈眶地拎着密码箱,直奔灾区而去,收据都没要一个。也别说贵公司专门为此单独设立了一个账户,啥时要用啥时用。诸如此类的说法,恐怕都是难以服众的。

易中天本人是保持质疑态度的,他认为余秋雨的捐款既然已经到账了,那么是否应该公开一下收据?余秋雨本人有权不捐,但是他捐款之后就需要拿出证据,不能诈捐。公民有权质疑余秋雨,因为余秋雨是公开捐款,如果是私下捐款那就不必。而且在最后他提示余秋雨必须回应此事,不能拿言论自由当挡箭牌。

当时这事闹得沸沸扬扬,网友蔑称余秋雨为:“余含泪”、“余首骗”、“含泪大师”。之后余秋雨撰文《余秋雨就汶川赈灾捐款答记者问》,想要通过发表与记者的公开采访来回应网络上的舆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我余秋雨捐了,而且之前也做过此类的事《都江堰快报》报道了《余秋雨捐赠学校图书馆乃“君子协定”,实际捐款金额将突破二十万元》,其记者为李崎。

当时余秋雨捐款二十万可不是一个小数,几十亿的大企业家捐款都没有余秋雨的捐款多,同时余秋雨还说:今年我还有全新版的《文化苦旅》和《秋雨文集》出版,应该会有不少稿费,到时候再捐。(出自《余秋雨就汶川赈灾捐款答记者问》)

另外都江堰教育局选定蒲阳小学、李冰中学、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这三所学校为余秋雨捐赠图书馆的学校,随着“秋雨图书馆”的修建完成,外加上王蒙、贾平凹、余光中等人为“秋雨图书馆”题词,这才平息了所谓的“诈捐风波”。余秋雨此次向三所学校捐赠了图书馆、打印机、电脑、传真机等教育设备,总花费超过50万元,远超之前新闻报道的20万善款。但是直到图书馆建成,我也没见有人为那些质疑余秋雨老师的言论负责。

打着公众监督的名义去质疑别人捐款,当别人捐款之后又不肯低下高贵的头颅,说实话,这样做不好。不过余秋雨老师并没有去计较那些,回应了抹黑言论,平息了诈捐风波,此事也就翻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