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吳鷹翔執導、樊少皇主演的網大《龍虎山張天師》在"愛優騰"全網上線,爲今年勢頭迅猛的網大市場,又添了一把旺火。

衆所周知,網大領域,是各種蹭題材、蹭流量的"重災區",比如當年一戰成名的《道士出山》便是在搭陳凱歌導演的《道士下山》的熱度,再放眼到如今,或是山寨,或是衍生,太多的網大作品,總是給人似曾相識之感,當然,這樣做雖然是賺足了關注,但對這個行業而言,卻並非是一件值得鼓勵的做法,紮紮實實、踏踏實實的原創纔是王道。

《龍虎山張天師》便是一部相當原創的網大作品,至少在近年來,我們並沒有看到過類似題材的影視作品出現,影片故事源自於道家正一派創始人張道陵的傳說經歷,特別是他從修行的龍虎山出發,攜帶徒弟,到達川蜀一帶,滅掉邪惡的巫教的故事。是的,這次的大反派,就是片中有三隻眼的古瑪大巫師及其率衆,他們明裏爲民衆減災祈福,暗裏卻妄圖用巫術重建扶桑樹、開天門,以期獲得長生不老之術。

拋開《龍虎山張天師》的劇情,以及比較有質感的動作戲,這部影片讓戰臺烽印象深刻的,還有美術置景。不似之前衆多的網大各種湊活事,《龍虎山張天師》則是將我們的國寶元素都搬了出來,沒錯,影片中不止一次出現了在四川所發掘的"三星堆遺址"中的文物的造型,比如在古瑪初登場時的祭壇旁邊的掛飾,以及祭壇上的碩大雕像。且看戰臺烽將影片截圖與文物照片拼在一起的對比,就能有直覺的觀感。

其實不僅這個祭壇,在影片中的許多部分,都能看到三星堆著名文物的留存,從這個層面看,《龍虎山張天師》的創作者對於中華文化的傳承,還是比較用心的:其一,還原和傳播三星堆文明,是影片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其二,三星堆文化,與影片的故事發生地,也有很密切的結合,畢竟,此一番張天師下山後,是來到了蜀地,準確的說法是到了青城山附近,而這裏也確實是歷史上的三星堆文明的覆蓋區域。

影片中,包括大巫師古瑪手中所執的法杖裝飾圖案,如圖左,也與圖右的出土文物紋飾有許多的類似。這些古文物、古文化的加持,讓《龍虎山張天師》這部網大,充滿了更加神祕的質感,畢竟如今已經出土文物甚多的三星堆文化,依然留給後人太多的難解之謎,甚至被冠上了外星文明加持的說法,這個文明,在四川地區分佈較廣,但又與其他區域的任何考古學文化截然不同,是中華歷史上的一朵閃耀而奇葩的存在。

在《龍虎山張天師》中,大反派所要復活的扶桑樹,如上圖左側所示,雖然截到的是底座部分,但能感覺到這是一個巨大的裝置,而若要對比圖右,三星堆遺址所出土的青銅神樹,也確實能發現,兩者之間如出一轍。這棵神樹,不僅在影片中承載了"開天門"的重任,而且也爲衆多的同業者提供了借鑑與參考,那便是,我們如何通過影視載體,來傳播文化、傳承文明,這是文化創作領域的"開天門",更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在影片中,樊少皇飾演的龍虎天師張道陵,是斬妖除魔的正義道士,而施展蠱毒,彙集了八部鬼帥的古瑪巫師,代表的則是相當玄幻的巫術勢力,此番張道陵來到蜀地,不僅解了徒弟被蠱、被捉之困,也解開了內心的心結。片中讓戰臺烽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身陷火焰幻境,腳下全是渾身着火的哀嚎之人,自己也困頓於曾經的回憶之中無法自拔,待真的被自我解救,也是又高一層的悟道。這部分劇情,無論是對於道學的詮釋,還是在電影技術上的視聽呈現,都值得多加關注。

雖然《龍虎山張天師》所選取的,不過是張天師的一生修行中的一段小故事,而"龍虎山張天師"的故事,確實大有可挖、大有可爲,希望能夠藉着本片在網絡的熱播熱議,能夠催生出更多的後繼作品來,而由樊少皇飾演的張天師,也確實很可,不僅外形濃眉大眼相當有神,而且"力王"的一身真功夫,也保證了武戲的精彩度。

總的來說,《龍虎山張天師》這部網大雖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確實也值得一看。因爲,這裏不僅有神祕的三星堆文化等中華美學的加諸,更有對中華傳統文化,比如道家文化的弘揚與傳遞,這是《龍虎山張天師》的精神內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