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麥左

最近,美國的暴亂讓我們又一次關注“種族歧視”這個問題,雖然這個話題從未停止過,卻沒有比這次更讓人直觀地感受到美國警察對黑人的暴力與殘忍。而我們也可以再次確定,歐美這些發達國家對種族的歧視有多嚴重。

美國這次暴亂的起因是一個名叫沸洛伊德的男子涉嫌使用假鈔被暴力執法,最終死於警察“雙腿跪壓頸部而亡”。事後警方不但不承認還把責任甩鍋推卸,卻不料惹怒了衆多美國民從,認爲這是種族歧視和暴力執法導致。

美國非裔主持人、評論員格蘭德森曾說:“在美國,種族歧視與教育水平無關、與居住在哪裏無關、與身份高低無關、這隻與人性有關。”一個受過高等教育且在美國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且這般如履薄冰,何況還有無數在溫飽線上掙扎的平民。

其實不光非裔在美國倍受種族歧視傷害和壓力,移民國外幾代的亞裔也同樣受到排斥,無論是找工作還是生活,幾乎都要承受異樣的眼光,甚至經常會被當成“小偷”,被歧視的外來移民不敢報警,因爲根本沒有什麼用。有數據統計,在歐洲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國家是意大利、匈牙利和法國。

其實關於種族歧視的書有很多,但《亞瑟與喬治》這本更能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種族歧視下的人生究竟有多艱難,面對人性的黑暗與罪惡,連一直所信仰的神也開始懷疑,在亞瑟幫助喬治盡力奔波的同時,也襯托了血統不純的喬治的無能。

朱利安·巴恩斯作爲英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寫過多部膾炙人口的小說,其文學作品和風格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個人色彩,他的創作更擅長對真實、歷史、愛情進行思考,也因此在《亞瑟與喬治》這本書裏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種族歧視故事的探討和人性深思。

在作家的筆墨渲染之下,其實早已經爲讀者的腦海裏埋下種族歧視這個傳統思想。即便讀者不會刻意地與之聯繫在一起,可作家的引導例如“喬治二十幾歲還尿褲子”這樣的人設無疑是在讓人們更加確信,像喬治這樣血統不純的人如此弱智和愚蠢,被種族歧視似乎也情有可原,就像至仍然有說着混血孩子智力和壽命不會太好的言論。

亞瑟的騎士精神,真的能拯救被困在“種族歧視”裏的人嗎?

《亞瑟與喬治》裏的故事背景發生在英國,一個非常注重血統純正的國家,細品如今英國皇室王子們擇偶就能看出來。血統的純正與否決定他們在英國的地位,而恰好故事裏的主角之一喬治就不是純非血統的英國人,他是亞裔印度人,雖然他已經是移民到英國的第三代人,可依然不被英國社會所接受。

還有人花長達30年的時間污衊他虐殺動物馬和羊,甚至虛構了一個沃利的團隊,並污衊這個團伙要殺20個女人危害社會。後來也正因這個轟動的大沃利幫派案讓亞瑟和喬治走到了一起,也讓兩個身份、血統、出生完全不同的人開始有了交集。

這部小說改編自當時轟動一時的著名案件,朱利安·巴恩斯通過深入調查,併發揮作家的文學天賦,將這個被遺忘的故事又重新帶到人們的視野,並掀起一段關於人的成長環境與內心世界的探討,更反射了民族、血統、種族等人類固有存在的問題。

在這部小說裏,作者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地把喬治描寫成有些懦弱,儘管他出身牧師家庭,家裏有一堆傭人伺候,弟弟還在政府工作,可惜仍然沒有改變別人對他的種族歧視,只因喬治皮膚有着“不合羣”的黑。

小說中並不隱晦提到血統不純這件事,並以不純正血統爲主線將整個故事串連在一起,讓讀者們可以看到小說裏傲慢的警察爲污衊喬治做了很多看似合理的推測和假證據。而一個與喬治無冤無仇的人,爲何要針對這個爲英國鐵路法推動做出過貢獻的“老實”律師呢?正是因爲喬治的血統問題。

英國的種族歧視由來已久,雖然有立法反對種族歧視但國人自覺的形成了排外傳統。英國從君王專制到資本主義興起再到資產階段革命和工業革命的相繼爆發,奴隸們翻身作主,漸漸憑藉勞動有了地位和身份,可惜英國人骨子裏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並未改變,以至於種族歧視從未消失過。這一點,似乎就連作者對喬治有一點歧視,說他年紀很大還尿褲子,不會與人溝通,跟父親住同一個房間,反之對亞瑟的描述就有鮮明對比和褒獎,將其包裝成“英國最後一個騎士”。

但他真的憑藉自己的“騎士精神”就可以救出喬治嗎?喬治其實只是千萬被歧視的種族之一,還有更多等待被救贖甚至渴望被救助的人們,只可惜亞瑟的騎士力量是有限的,是沒有辦法改變這種現象幫助大多數人擺脫“罪名”。

不可否認,小說經由真實故事改編,卻也融入了作者大量自身的想象創作色彩。尤其是對喬治的描述多多少少有帶着作家的文學特色。並且在小說裏有大量關於亞瑟情人、妻子和家庭的描寫,穿插着大量無任何關聯的內容,這些完全是由作者的想象創作而成,導致讀者讀起比較艱難,內容繁瑣且無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亞瑟與喬治》這部小說雖提名了布克獎卻並沒有最終獲獎,這或許正是小說中出現太多無關緊要的人物情節所致。作者還將兩人的出生進行了對比,一位是醫生,有着自身信仰,崇尚騎士精神,最後還成了大名鼎鼎的柯南道爾——《福爾摩斯探案集》的作者,而喬治卻是一位默默無聞的律師,可他卻在爲鐵路法努力並呼籲。

小說裏的喬治是悲慘的,似乎沒有任何邏輯,也沒有任何爲自己辯解的能力,更沒想過靠家裏人來疏通關係,不知這是否是作者對他的一種偏見呢?

如果說喬治·弗洛伊德是這次美國暴亂的起因,那喬治也是英國種族歧視由始以來存在的痼疾。種族歧視正在成爲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最大的阻礙,致使許多優秀的人遭受種族歧視迫害,甚至因偏見而失去發展和生存可能。

種族歧視是一種病態行爲,是自以爲優越的人站在高牆之上的凜冽

西方人信仰的《聖經》裏有關天人性和人權的言論:“人生而自由且平等。”只是不知道平等的基礎是否建立在相同的種族和血統之上。事實上,也正因爲如此西方國家才如此看重人權,因爲許多人確實生來就沒有人權可言。

馬圖伊迪作爲英超球員,擁有法國、安哥拉雙重國籍,職業生涯中的履歷十分漂亮,多次獲得聯賽排名第一,卻在去年遭遇卡利亞里球迷的攻擊,只因他是一個有着黑皮膚的球員。再來說說亞裔歧視現象,中國遊客在國外買奶粉被驅逐、大媽排隊買鞋被趕……

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說:“我們只崇敬真理,自由的、無限的、不分國界的真理,毫無種族歧視或偏見的真理。”但在種族歧視面前,沒有真理,沒有自由,更沒有所謂的人權。

英國種族歧視是否嚴重?《亞瑟和喬治》一書足以說明。雖然英國早已立法反對種族歧視,並在很早就開始接收移民,甚至被難民們視爲“綠洲”,並且移民中大部分都來自非洲,可有些根深蒂固的傳統惡臭思想仍然在白人的眼中視爲珍寶。

朱利安·巴恩斯是著名的後現代主義作家,他出生於1946年的法國,從小到大的成長見識過種族歧視的社會影象,也一定深知在法國這樣的種族歧視國度裏外來移民們的生活狀況。他在小說裏用“對強者無所畏懼,對弱者保持謙卑”這樣的態度,希望更多人能夠獲得新生。

與其說這是一部探討罪過與無辜、民族與種族的小說,不如說這是一部關於強者與弱者的對抗。因爲任何人在遭遇人性的黑暗時,所做出的反應和舉動是也是他對世界的態度。

在小說裏有這樣一段喬治和父親關於罪惡的對話,當父親認爲喬治本身該具有智慧和判斷力時,喬治並沒有回應父親的疑問。其實在整個小說中,穿梭的愛情、騎士精神、背叛、出軌等都是作者爲了更好的映襯這部小說,使其看起來內容豐富而添加的故事。

如果單從種族歧視來看這個故事,光是亞瑟和喬治的內容不免顯得單一而枯燥,唯有情人出軌這樣的話題能夠引起讀者的眼球,博得人們對人性的深度思考。

無法否認的是在種族歧視面前,西方人固有的優越感讓他們早已沒有了底線和分寸,他們似乎總把自己擺在高高的位置上去審視別人,隨意剝奪他人的人權,即便沒有能力卻也可以選擇卑劣的手段暗中陷害。

這也讓我想起了《肖申克救贖》裏被冤枉的安迪,在被誣陷入獄後不斷被挑戰自我的底線,見識人性的醜惡,金錢、財富和慾望面前,即便沒有種族歧視也難逃被人迫害的可能。

當我們生而不平等時,也是罪惡最容易產生的時候。它危及我們的生命,不斷挑戰人性底線。也因此爆發一場場的動亂和遊行,可是最終卻只會加劇民族分裂,致更多人犧牲和流血。而被種族歧視的人,也會一直被歧視。

當反抗改變不了的時候,應該選擇用理智解決

美國這次因弗洛伊德之死而爆發的動亂已經上升到不可遏制的地步,警察與黑人之間的關係似乎也在這場衝突之中繼續惡化。不過也有不少人理性的站出來對此表示抗議,其中弗洛伊德的弟弟就說:“遊行示威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唯有用自己手中的選票來爭取民主權利。”

歸其根本,一個國家的民族動亂不安,是國家法律和權利保護不夠所致,除了人性本身的黑暗以外還有國家對這些黑暗的縱容。

《肖申克救贖》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錯謬、黑白顛倒的世界,而在《亞瑟和喬治》這本書裏,黑白顛倒和錯謬的世界一直存在,從未消失。

主人公喬治在父親的影響一直想着做個真實和寬容的人,他的不反抗也是人性裏的善良與信仰所驅使,他最大的信仰則是相信光明和真相,他與安迪不同的是在等待被救贖而非自救。可是,真正的救贖從來都不是靠他人來拯救。

當然小說中提到的兩種不同成長環境也暗示了喬治擁有卑微人格的原因。亞瑟的成長環境顯然要更好過於喬治,一個醫生沒有任何偵探經驗卻敢於挑起重擔去幫喬治洗刷罪名和冤屈,這背後的自信多少跟成長經歷有關,同時也暗示了喬治的懦弱無能,家庭環境和父親對他的教育影響太大,導致失去了反抗的本能。

種族歧視的根源在於民族的信仰、精神以及文化背景和教育的不同,在種種因素之下,將原本同樣的人生分成不同的等分,優越的人直接站在道德至高點,而其他種族的人們則被放在道德審判之下,這樣不平等的待遇究竟又是誰賦予的呢?

我想,如果無法喚醒人們內心對種族歧視的排斥,至少可以從《亞瑟和喬治》這本小說中得到反思。如果正如小說中亞瑟所認同的那樣,這個世界有通靈的存在,那麼希望可以讓更多有種族歧視態度的人能夠守護內心那片純淨的地方。

寫在最後

種族歧視由來已久,在歐美髮達國家尤其嚴重。作爲外來民族,沒有辦法改變這種偏執的思想,卻希望在下一代人身上可以找到解決方法。

許多生在美國、英國等土地的移民者雖然不願意接受這種現象和事實,可卻爲了生存必須承受所有歧視,而他們的下一代則被給予厚望。

在美國暴亂之時,一名黑人少年被警察用槍逼着下跪,有個白人少女立即衝上前去保護,相信那一刻,大家都能感受到善良和溫暖。

也希望這個世界有一天,真的可以實現人人平等的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