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餐饮业基本复工,国家对企业有很多的利好措施以补救企业因疫情产生的损失,但是仍然有很多餐饮企业要求员工“自愿降薪”,而很多小餐馆没能渡过这个劫难。

01恢复正常营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国家对餐饮企业有很大的扶持,毕竟特殊的日子让企业损失不少。

笔者从业四线城市餐饮连锁,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免费为疫情工作组和隔离区免费提供饮食。

有返税,有免税,还有很多具体的政策,都在支持餐饮企业的复工。但是就在看见希望的这个时刻,很多餐饮企业都要求员工“自愿降薪”。

02你被自愿降薪了吗?

其实不仅仅是餐饮企业,很多企业都执行了类似的举措,要求员工“自愿降薪”。

笔者二月份工作只有日常工作的三分之一,但是收入是平时的八分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惨痛的经历?

疫情期间,食品零售、医药零售等很少的行业基本不受影响。但要说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有餐饮业。

因为年节的特殊,餐饮大量备货,而其中很多新鲜的果蔬是不能长时间存放的,这导致了大量的食材被浪费,这笔损失很大。而且过年寒假期间是餐饮全年最旺的时候,可就是这个时候却不能营业,这就更加的雪上加霜。

因为事发突然,企业没有准备,损失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大企业来说也不算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却频发“奇招”。

有提升菜价让消费者买单的。

某知名餐饮企业复工后率先涨价,他的损失应该由消费者来承担吗?

当然也有降薪或者变相降薪让员工承担的。

说实话,餐饮复工之后,人们对餐饮信心不足,没有报复性的消费,可能大家也真的没有多少钱,所以大部分饭店的买卖也并不是很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我轮休然后依照工作时长减少收入,我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让我轮休之后,只发给我应得工资的50%。

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合规,从人情上就很难接受。

跟着企业摸爬滚打多年,点滴成长历历在目。在最危险的时候,我回到岗位上给疫区送餐,可是只换来几张薄薄的钞票。

企业要求我们同甘共苦,可是在企业赚大钱的时候,我依然只拿固定的工资。现在企业陷入波折,我按照出勤天数本来可以勉强维持一个月的生活,但是现在却只够交交水电燃气费的。

我知道这样遭遇的人不在少数,我希望你们不要遇到这样的事。

03和大企业对应的是没能撑过来的小餐馆

很多创业初期的小餐馆,没能熬过来。

很多缺乏资金链的小餐馆,没能熬过来。

很多本来做得很好的小餐馆,也没能熬过来。

于此对应的,他的手里拿着两张牌,一张写着涨价,一张写着“自愿降薪”。他举牌长考,最后还是打出了其中一张,然后看了看手上的名表,欣慰地笑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