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校招辦訪談正在火熱進行中,今天爲大家帶來武漢理工大學、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訪談,有興趣的考生和家長們關注起來!

01武漢理工大學:新增兩個本科專業,藝術類新增四個招生地區

——訪武漢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閆樹

2020年面向全國31個省(區、市)計劃招生9200人。新增4個藝術類招生地區——北京、天津、上海和四川,目前學校藝術類招生地區共計16個。今年武漢理工大學新增導航工程和應急管理2個本科專業,這2個專業都是多學科交叉專業,其中導航工程涉及導航、信息、控制和智能航海等多領域專業知識,應急管理涉及醫學、心理學、計算機技術、政治學、法學等衆多學科。

一、今年招生計劃有無增減?招生政策有哪些新變化?

2020年,武漢理工大學在全國31個省(區、市)普通全日制本科招生計劃爲9200人,與2019年持平,招生計劃以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公佈爲準。

武漢理工大學2020年藝術類招生省份,在原先河北、山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12個省(區)基礎上,新增4個招生地區——北京、天津、上海和四川,目前學校藝術類招生地區共計16個。

二、2020年招生專業有無變化?學校有哪些特色專業?

武漢理工大學2020年新增導航工程和應急管理2個普通本科專業,這2個專業都是多學科交叉專業,其中導航工程涉及導航、信息、控制和智能航海等多領域專業知識,應急管理涉及醫學、心理學、計算機技術、政治學、法學等衆多學科。

學校基於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處於支柱性和基礎性地位的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辦學,與三大行業相關的專業是學校傳統的優勢專業,如材料類、交通類、機械類、車輛類、土木類等專業實力強勁。學校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等15個國家特色專業,車輛工程、通信工程等4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物流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28個國家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2019年,學校18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

上一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在被評爲A+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設計學等4個學科進入B+檔,應用經濟學、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6個學科進入B檔。2019年,材料科學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工程學和化學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2‰。

武漢理工大學近年新增了人工智能、智能製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生物製藥等專業,這些專業緊跟時代發展,相關領域人才也比較稀缺,因而新專業也得到了考生和社會的認可,值得廣大考生作爲志願首選。

02蘭州大學:在校生轉專業原則上不限定人數比例

——訪蘭州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孫龍宇

2020年蘭州大學招生政策會整體上保持一致。在校生轉專業,一年後,原則上不限定轉專業人數比例,轉入人數由學院根據專業情況確定;兩年後,學院內或同學科類內轉專業不限制人數比例,由學院根據專業情況確定;一年或兩年後專業大類分流人數佔當屆學生的60%左右;此外還有網絡新聞2+2全校範圍內選拔等各種二次選擇調整專業的機會。

一、2020年招生政策有哪些新變化?

1.對包括高水平運動隊在內的特殊類型招生考試產生一定影響,考試時間推遲,具體時間待定,需要學生加強對學校相關招生考試安排的關注。

2.招生政策會整體上保持一致,考生可以通過蘭州大學本科招生網和“蘭州大學本科招生”微信公衆號查看招生政策及近15年的錄取情況,最新招生政策以後續發佈的招生章程和相關簡章爲準。

二、學校的優勢專業和特色專業有哪些?

1.蘭州大學的優勢學科

(1)國家重點學科及重點培育學科10個:區域經濟學、民族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有機化學、自然地理學、植物學、生態學、固體力學、歷史文獻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2)“雙一流”建設學科4個:化學、草業科學、大氣科學、生態學。

(3)ESI全球前1%、1‰的學科:蘭州大學共有1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分別是化學、物理學、材料學、地球科學、植物動物學、數學、工程學、生物和生物化學、環境和生態學、臨牀醫學、藥物和毒理學、農業科學、社會科學總論。其中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2.蘭州大學的特色專業

核技術、輻射防護與環境工程、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化學、功能材料、物理學、材料化學、草業科學、大氣科學、歷史學、地理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理論與應用力學、經濟學、行政管理。

三、學校的轉專業政策有哪些變化?

蘭州大學轉專業機會很多,通過基地班選拔、ACCA選拔、2+2培養模式選拔、全校轉專業、學科內轉專業、大類招生分流等多種多次專業選擇和調整機制。

1.新生轉專業

新生入學時,各基地班和ACCA班面向全校新生選拔,共400名左右;具有學科特長的新生可在全校範圍內的相關專業中申請轉專業,不限制轉專業比例。

2.在校生轉專業

一年後,原則上不限定轉專業人數比例,轉入人數由學院根據專業情況確定;兩年後,學院內或同學科類內轉專業不限制人數比例,由學院根據專業情況確定;一年或兩年後專業大類分流人數佔當屆學生的60%左右;此外還有網絡新聞2+2全校範圍內選拔等各種二次選擇調整專業的機會

03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擴大卓越班招生 新增4個本科招生專業

——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李景星

學校2020年設立1個基地班和5個卓越班招生,實行本研貫通(本碩分流)培養,注重研究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實行“2+X”的分段式人才培養模式。2020年新增食品營養與健康、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茶學、動物藥學等4個本科招生專業

一、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學校基本情況。

李景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前身是創建於1934年的國立西北農林專科學校。1999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由原西北農業大學、西北林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學研究所、陝西省農業科學院、陝西省林業科學院、陝西省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單位合併組建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校先後進入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序列。

學校在新中國成立前已是一所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知名大學,建校80餘年來,學校一代代師生秉承“經國本,解民生,尚科學”的辦學理念和“誠樸勇毅”的校訓,堅持走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辦學道路,爲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農業科教事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學校畢業生遍佈海內外,爲社會累計培養輸送各類人才20餘萬名,有19位校友成爲兩院院士。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科學的發展關乎社會發展、國家命運。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健康中國”、“鄉村振興”等重大發展戰略,2018年國家提出“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和“新文科”發展概念,2019年,從“安吉共識”到“北大倉行動”,再到“北京指南”,新農科建設“三部曲”已經全部唱響,爲高等農林教育及農業學科迎來發展的新春天。

學校所在地陝西楊凌,是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中國第一個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唯一的農業特色鮮明的自貿片區,被稱爲“中國農業硅谷”。楊凌南臨渭河與秦嶺,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是一座遠離大城市喧囂和污染的秀美小城,是全國著名的生態農業觀光旅遊風景區。

學校校園佔地面積約6000畝,佈局和諧統一,綠化、美化、亮化成效顯著,四季風景秀美,自然與人文和諧相融。校內博覽園是“國家AAAA 級旅遊景區”。學校校園與楊凌城區相互交融,“校在城中,城在校中”,享有“生態園林式大學”的美譽,是青年學子靜心學習,潛心研究的理想之地。

二、請介紹一下學校的學科專業優勢和特色。

李景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全國農林水最爲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現有71個本科專業,涵蓋農、理、工、經、管、文、法和藝術等多個學科門類,目前已經成爲以農爲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生態修復和保育等研究領域具有鮮明特色和優勢。

農業科學居US.NEWS學科排名全球第30位;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工程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8個學科進入ESI前1%,農業科學、植物學與動物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之列。13個學科進入上海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其中農學學科居全球第5位,食品科學與工程居全球第13位,水資源工程居第24位。

現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業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2個;農學專業通過教育部農科(第三級)專業認證,水文與水資源、農業水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等3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三、2020年學校招生政策方面有哪些變化?

李景星:進一步深化專業按類招生。爲了加強學生通識教育,培養具有“寬口徑、厚基礎”的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同時也給學生更大的自主選擇餘地,主動適應社會和不同學生的需求,學校2020年進一步深化專業按類招生,69個本科招生專業,其中47個專業按照17個專業類招生,按專業類錄取的學生,入學1~2年後根據學校相關文件規定,選擇所錄取專業類中的相關專業學習。

突出本研貫通培養特色,擴大卓越班招生。學校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從2002年開始設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拔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成立創新實驗學院,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具有國際視野和持久競爭力,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人才,爲國家和社會培養農林學科領域的學術領軍人才和業界精英奠定基礎,爲國家現代農業和生命科學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撐。2020年設立1個基地班和5個卓越班招生,實行本研貫通(本碩分流)培養,注重研究式教學和研究性學習,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培養,實行“2+X”的分段式人才培養模式。

四、2020年招生專業有無變化?

李景星:新增4個本科招生專業。爲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促進學校“雙一流”建設,2020年學校新增食品營養與健康、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茶學、動物藥學等4個本科招生專業。食品營養與健康專業是全國首次設立,目前國內唯一,圍繞“健康中國”戰略,保障“人類健康”學科使命,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有利於推進我校特色優勢學科專業與新興大數據技術的交叉融合,近年來學校與阿里巴巴、華爲、京東等開展合作,加強數字農業研究、創新人才培養;動物藥學、茶學專業的開設,助力學校“新農科”實踐,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需要。

新增環境科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20年新增環境科學(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該項目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合作舉辦,2020年將首次面向全國招生90人。該項目實行“4+0”的培養模式,同時爲學生開通了“3+1”、“4+1”通道,學生本科四年可以完全在國內就讀,也可以在大四赴亞利桑那大學就讀,本科畢業後,也可申請到亞利桑那大學繼續學習一年。學生達到畢業和學位授予條件後,可獲得雙學位。

五、請您介紹一下學校人才培養方面的特色。

李景星:學校立足新時期建設一流農業大學的辦學定位,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實踐、重創新、高素質、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思路,建立通識教育爲基礎的寬口徑專業教育模式,構建產學研緊密結合特色鮮明的實踐教學新體系,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培養,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

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根據現代農業、現代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及其他行業發展趨勢及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結合建設世界一流農業大學的目標,科學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着力培養和造就引領未來農業發展的學術精英、創新創業技術領軍人才和社會發展管理人才。

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素質爲中心,充分考慮學生全面發展,制定多元化的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分類培養。建立農、理、工、經、管、文、法等學科大類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以書院製爲突破,建立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教育培養機制,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健康人格養成。

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成立創新實驗學院,設立基地班、卓越班,實行“2+X”培養模式,實行動態分流和本研貫通培養機制,着力培養基礎寬厚,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持久競爭力,能夠滿足國家農業現代化建設和未來農業發展需要的拔尖創新人才。

全面實行本科生學業導師制。充分發揮專家教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在學生個性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學業導師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業規劃,指導學生選專業、選課程,培養學術興趣,引導學生早進科研課題、早進團隊、早進實驗室、早進基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強化實踐教學。積極搭建校企對接平臺,以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人才培養改革,積極開展綜合性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生產複雜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學校各類試驗站、農業科技試驗示範站、示範基地的實踐育人功能,爲學生參加教學實習、科研創新訓練、畢業設計等提供良好條件。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通過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開展創新創業專職教師培訓等,資助學生開展創新研究和創業訓練,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全面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50%以上學生有機會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教學資源共享。打破學院、學科專業、研究生與本科生課程之間的界限,實現教師資源、課程資源、實驗室、教學基地等教學資源共享,推動學科、專業間的交叉融合。全校各專業開設的通識類課程、選修類課程、實驗室面向學生開放,學生可根據自己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享受學校優質教學資源。

放寬轉專業的限制,實行輔修和雙學位制。充分尊重學生選擇專業和個性發展的意願,放寬學生轉專業的限制。逐步實行雙學位制,擴大輔修專業數量,提高輔修專業教學質量,爲學生提供更多成長選擇的機會和途徑。

六、學校在國際化辦學、學生國際化培養方面有哪些特色?

李景星:學校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拓展國際科技教育合作與交流。先後與世界上49個國家近200所著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校際合作關係。現有“中美水土保持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中加旱區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等17個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和基地。倡議發起成立的“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吸引了沿線17個國家85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加入其中。“十一五”以來,先後公派1640名學生出國留學。學校具有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資格,現有在校外國留學生298人。在校本科生可通過訪學,2+2、3+1聯合培養,公派出國等多種途徑海外求學深造。

中外合作辦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美國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合作舉辦,2019年,首屆“3+1”國際班50名學生順利畢業,其中41名學生獲得康奈爾大學、瓦赫寧根、UBC等國外著名高校錄取通知書。2020年新增環境科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20年,學校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合作舉辦環境科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聯合培養,國際訪學:與多所國外大學聯合制定培養計劃,實施“2+2”、“3+1”等培養模式,實行學分互認和學位互授聯授。如:馬里蘭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阿德萊德大學、新西蘭梅西大學、斯旺西大學、夏威夷大學等;每年設立專項資金支持500餘名優秀本科生到國外知名高校交流訪學。

畢業生公派出國:學校是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出國留學簽約單位之一,近年來先後公派1600餘名學生出國留學;2020有268名本科生畢業出國深造,到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大學、康奈爾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愛丁堡大學、墨爾本大學等知名高校求學,出國深造畢業生主要分佈在歐美國家。

(來源:陽光高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