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每個新朝代建立後,大多會以敵視的態度對待前一個朝代,甚至瘋狂攻擊前一個朝代,以證明自己的合法性。如漢朝對秦朝,唐朝對隋朝,明朝對元朝。但是清朝入關後,卻厚葬明朝的崇禎皇帝,順治皇帝還每年祭奠崇禎。後來的康熙皇帝在朱元璋墓前,自稱臣子,行跪拜大禮。要知道,明朝和清朝是打了許多年的老冤家,怎麼一入關就成了朋友關係呢?知道真相後,就會發現這纔是真正的一箭三雕啊!

順治皇帝

我們先簡要回顧一下這事的來龍去脈。清朝入關後第一個皇帝是順治,順治十六年十一月十四日,順治皇帝前往十三陵祭掃。十七日祭崇禎思陵,愛新覺羅福臨失聲而泣,連呼“大哥、大哥”。清朝的皇上叫明朝的皇帝大哥,這哥倆可不是一個民族,甚至以前是敵對關係,兩軍打了多年,素有損傷,這仇恨可不是一般的深。要知道,以往歷朝歷代對上一個朝代毫不猶豫地打差評。這當然是作秀了,並且是高級作秀。

崇禎

無獨有偶,後來的康熙皇帝更是把明朝尊重的不太像話。朱元璋的墓前,立着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寫着:冶隆唐宋。意思是,朱元璋對國家的治理,勝過唐宋兩朝。作出如此好評的正是清朝康熙,並且康熙多次拜見朱元璋的墓地,並且行三跪九拜的大禮。用這麼高規格來禮遇前朝的皇帝,難道不怕他的祖宗生氣嗎?從當時的歷史環境來說,主要是以下三方面原因。

治隆唐宋

一是籠絡明朝的遺老遺少。明朝是在內憂外患中滅亡的,既經歷過宦官專權、皇權旁落的摧殘,又經歷過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還有清朝不時騷擾。但最終還是亡於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皇帝上吊。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放清軍入關,清軍打敗了李自成,穩定了江山。如何讓明朝的遺老和百姓從心裏接受清朝,順治是動了腦子,要是處理不好,那些明朝的大臣心裏有個坎,如果不反抗一下,顯得自己不忠於明朝,成了向敵人投降的軟骨頭,後被後人唾棄。但是順治給崇禎下拜認大哥,就是表示,我是尊重明朝的,崇禎被李自成逼死,我們把李自成趕跑,是給大哥崇禎報仇,爲清朝效力不是投降,明清兩朝是一家人。

李自成

二是爲發出全盤漢化的信號。一個民族征服了一比自己更文明的民族,最終要學習被自己征服的民族。這是歷史規律,清朝取代明朝,主要勝在軍事強大,但清朝原有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全面落後於中原。要想管理好天下,就必須學習漢族人的文化和制度。把漢語當成官方語言,讓滿族人學習漢語。政治體制也是按明朝的大體構架構建的。經濟上也不再實行遊牧,大力提倡農耕文化。尊重明朝的皇帝,就是向世人發出信號,我們要系統地學習漢人的治國思路和制度。他如果不尊重前朝,把前朝當成僞朝對待,怎麼能公開學習明朝的制度呢?

陳圓圓

三是爲肅清明朝皇家後人作準備。清朝最害怕有人突然擁立一個明朝皇家後人作皇帝,那樣會有很多響應,人們還不能接受明朝就這樣徹底亡了,那種局面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清朝要想方設法地消滅這種可能性,把危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在輿論上造勢,極其尊重明朝皇帝,並公開宣佈要找到明朝皇族傳人,要善待他們,讓他們享受皇族待遇。這只是一種釣魚戰術,利用這種戰術,把明朝皇族後代趕盡殺絕,無論是崇禎的兒子還是後來的南明及永曆帝無一倖免。

吳三桂

總之,清朝“示好”“示弱”的表現真實目的是深不可測。歷史從來不缺少陰謀和套路,所有玩套路的都是表面一套,真實的目的又是另一套。認識歷史問題不能簡單化,要有一雙慧眼,撥開表面的迷霧,看清其“廬山真面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