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一月初,李自成在西安建國,同時誓師東征。雖然崇禎與李自成此時強弱已經倒轉,但在李自成逼近京師之時,除了南遷等政治上的選擇,崇禎在軍事上其實也並非沒有機會。

“傳庭死,而明亡矣”,這句話傳得太廣,後人多以爲孫傳庭軍團在潼關覆滅後,崇禎手上已再無可調之兵,可勤王之將,南遷成爲唯一選擇。

明朝享國276年,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局勢可沒這麼簡單。

崇禎好歹當了17年皇帝,不是17天,大家不可能全都說翻臉就翻臉,雖然大順軍高歌猛進,從山西到北直隸多半望風歸降,但在其他地方,忠於明朝的力量實在還有不少。

面對李自成的進軍,崇禎甚至還有力量發動反擊。

這一年新年剛過,崇禎派出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李建泰率軍由京師出征。崇禎調集了京城最精銳的士兵給他,以最高規格給這位大學士送行,連西洋人湯若望都隨軍出征,負責火攻水戰。

爲了便宜從事,崇禎又賜給李建泰兵部尚書一職及尚方劍,還親自給他斟酒三杯,然後下敕令:“代朕親征”。

李建泰於正月二十六出征,路上不斷收到形勢急劇惡化的情報,他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犯了慫,躲到了保定府不敢交戰。二月大順軍攻破保定,活捉了李建泰。

崇禎欲哭無淚,三月初,他火速發出勤王詔,詔令天下兵勤王。

勤王詔發出並不是石沉大海,大家都收到了,並且至少有三個人立即做出行動:薊鎮西協總兵唐通、寧遠總兵吳三桂、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

行動最快的是唐通。他此刻正鎮守居庸關,官封定西伯。

接到詔書,唐通立即帶着手下8000兵趕到京師,奉詔勤王。

兵力雖不多,也是一支生力軍,如能好好使用,京師防禦力能增強不少。

崇禎非常感動,又是慰問又是賜銀幣又是賞銀犒軍。

然後,給唐通派了個監軍太監杜之秩,命令他從哪來回哪去。

我相信,趕到北京城下的唐通確實是想爲大明出力的。否則他不用屁顛屁顛跑到北京,等李自成一到直接就能就地投降。

崇禎的操作讓人看不懂,命令唐通死守居庸關,等於告訴他:你還是死在居庸關給我盡忠比較好。

唐通石化了,回到居庸關的他對左右說:外有戰兵,內方敢堅壁,如此朝廷軍兵盡降,困守愁城徒死矣,吾非不知大明亡無日,然吾家累世將門,不敢降。

李自成一到,唐通還領軍出戰,背後監軍太監杜之秩整出了幺蛾子,打開關門請降,到這份上,唐通只得投降。

吳三桂此時駐紮在寧遠,他在三月六日收到勤王詔書,立即從寧遠開拔。由於隨行的有五十多萬遼民和家屬,他在三月十六日抵達山海關。

安頓好難民,吳三桂率軍向京師出發,這段路他明顯提速,在三月二十日到達豐潤。

豐潤到京師還有300多里,按照吳三桂這樣的行軍速度,還需要3-4天。

這時,消息傳來,京城陷落,崇禎殉國。

有人說吳三桂是故意磨時間,其實從行軍速度上來看,這是正常速度。

古時行軍,正常速度也就在1天60-80裏左右,其後多爾袞率八旗軍火速趕往山海關戰場時候,行軍速度達到了一天將近200裏,那已經不是急行軍而是強行軍,沒有強悍的身體和意志難以做到。

多給吳三桂3-4天時間,他就能趕到北京,以關寧軍在一片石之戰表現出的戰鬥力來看,他們在人數劣勢的情況下能與大順軍激戰一天,到第二天才表現出頹勢。不管是憑城列陣還是入城死守,都將給李自成造成絕大麻煩。

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他離北京較遠,收到勤王詔,史可法立即整飭軍旅,誓師勤王,提兵北進。軍隊剛剛渡江抵達浦口,卻傳來京師失陷的消息,史可法向北痛哭失聲,以頭撞柱。

在江西,駐節九江的江西總督袁繼鹹也在張羅着北上勤王。

回看1644年初那幾個月,崇禎不南遷,他確實還有牌可打,但很明顯崇禎又接連打錯了牌。

最大的錯誤是沒有早點發出勤王詔。

李自成在二月初二渡過黃河,初四攻下懷慶,初八攻下太原,目的早已昭然若揭,爲的就是直犯京師。

崇禎在此前後召兵勤王,時間綽綽有餘,關寧軍完全能趕到京師佈防,武昌左良玉、南京史可法、江西袁繼鹹也多了很多時間組織兵力北上。

這是戰略上的錯誤。

戰術上也有錯誤。

其一,不該派李建泰出征。李建泰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反而帶走了京師僅剩的精銳力量,削弱了城防。

其二,不該再把唐通調回居庸關。應當留下他這8000人的兵力防禦京師,這支軍隊人數雖不太多,卻不啻於一支生力軍,既能加強防禦,又能穩定人心。

如此一來,北京只要能撐下三天左右,吳三桂的關寧軍就能趕到,形勢將告好轉。

另外,北京城一天就告陷落,這是誰也始料不及的。

要說北京城的防禦,在明朝一再被考驗。無他,北京接近邊境,有明一朝一再受到異族軍事威脅。從瓦剌也先到蒙古俺答汗再到皇太極數次進關,北京面臨兵臨城下的局面一隻手都數不過來。

對崇禎來說,八旗軍幾次威脅北京,都是在自己在位時,北京拉響警報對他已見怪不怪,而每次都平安渡過,無疑也讓他對京師的防禦能力擁有一定幻想。

不要說北京,就算從小小的代州到寧武關,也在周遇吉僅有不到一萬的兵力下堅守了十餘天,給大順軍造成很大殺傷。

回到當時,不要說崇禎,恐怕誰也不會想到,北京城會遭進攻一天後就告陷落,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對李自成來說,圍攻北京,拖得越久對他越不利。自己雖一路進軍頗爲順利,支持明朝的卻還大有人在,大順軍一路攻城略地,卻也給自己帶來煩惱,佔的地過廣,州府都需要留兵駐守。

李自成西安出發時號稱五十萬大軍,戰兵不過二十多萬,最後進入北京的已不足十萬,除了折損,其他都分撥到各地駐守。如果久攻不克,面對明朝各路勤王軍的壓力,難以持久。

即使到了最後三個月,即使不南遷,崇禎仍然有時間、有機會挽救危局。戰略錯誤,戰術失策,過度自信,讓堅城北京一日失守,崇禎手裏本還有牌可打,卻又先後錯失幾個機會,正是關鍵之原因。

相關文章